对术后疼痛的影响。疼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早期主要护理问题,目前多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 冷敷疗法作为常用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可减慢神经传导速度,麻痹局部末梢神经,使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目前研究多采用 VAS 视觉评分系统、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总量等指标来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 术后不同镇痛方式的效果。与硬膜外药物持续泵入、口服、肌注镇痛药物相比,冷疗在镇痛方面不具有明显的优势。 有专家认为这是由于不同个体痛域差异造成的。但冷疗镇痛确实更符合疼痛缓解的自然进程。 对术后伤口引流量的影响。TKA 术后出血主要来源于患侧肢体的髓腔和截骨面的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 它的特点是渗血面广泛,电凝及结扎等方法难以止血。 术后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速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同时也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 冷敷疗法可使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促进血液凝固。 目前研究多采用伤口引流量、输血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来评估冷敷疗法的疗效。 对术后患肢肿胀的影响。在术后早期,由于血管损伤、扩张充血、微小血栓的形成致微循环不畅,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血浆、纤维蛋白原等血管内容物增多,使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 甚至皮肤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冷敷疗法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肿胀。 专家研究表明:对冷敷疗法在减轻患肢术后肿胀的疗效均给予肯定。 冷疗方法与时间。 间断冷敷不能有效减少局部炎症反应的渗出。 冷敷间断期间,膝关节周围温度较高的组织会迅速向冷敷部位的浅层传递热量,使之升温; 而且通过神经反射作用, 收缩的浅部组织血管迅速转为舒张状态,破裂的小血管可能出现二次出血,导致局部组织充血、出血,疼痛加重。 而长时间持续冷疗既可有效延长小血管痉挛时间,减少局部出血,又明显减少局部炎症渗出量, 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减轻,缓解因肿胀而引起和加重疼痛。因此,持续冷敷优于间断冷敷, 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和肿胀,且研究中并未出现皮肤坏死等并发症。 冷疗温度。皮肤温度至少降至 20℃ 以下,关节腔内温度才会下降冷疗效果必须透过关节腔, 作用到滑膜组织才能减轻手术造成的滑膜反应。但过低的温度会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损伤。 当皮肤温度冷却到 8 ~ 15℃时可使血管的舒缩力消失,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导致血流淤滞,皮肤发绀变冷。 不同的患者,应综合考虑不同的冷疗方式、时间与冷疗温度对疗效的影响。为避免皮肤损伤, 冷疗使皮肤温度下降过低时,应适当减少冷疗时间,而当冷疗时间过长时,应注意保证冷疗温度在安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