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老翡翠如何鉴定

  • 发布时间:2019-08-16 18:55:45,加入时间:2018年07月19日(距今2144天)
  • 地址:中国»江苏»苏州:中华园西路99号新江商务大厦
  • 公司: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先生,手机:18621868113 微信:L_H_J_GW 电话:0512-57781770 QQ:522725788

我们知道翡翠的应用始于元末明初,直到清中晚期开始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权贵阶层被广为认可。由此大量的明清(主要是清朝中晚期以及民国时期)翡翠传承至今并时常出现于市场当中。  

由于年代距今较近,同时清末民国时期的玉石制品不再像商周时期被垄断于统治阶层,而是在民间广泛应用,雕刻题材以及形制上更贴切民俗与现今大同小异,故而单从时代特征上只能作为鉴定参考方面,我们只能从加工工艺痕迹上加以区分,但是要明确断定一件翡翠制品是清朝还是民国还是见过前后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个人认为一件翡翠制品的价值评估的重点还是侧重于其自身的品质如何而不是新老,其中是否是天然的是先决条件,但是目前市场中对于翡翠是天然的与否常存在一些疑问,特别是明清翡翠。

首博藏李莲英翡翠扳指

往往一件传世或者明确出土的翡翠制品,在一些珠宝鉴定中心的科学仪器鉴定中会显示出B货或者C货的结果,令收藏者感到纳闷,而一些造假者也趁机钻此漏洞,大放厥词言:明清翡翠在仪器鉴定都会如此,从而使自己的当代酸洗注胶的仿冒品蒙混过关骗取钱财。

这种酸洗注胶翡翠有些鉴定机构竟然能给出天然翡翠的结论!

这个机构认证了很多酸洗注胶翡翠为天然翡翠

解开这个疑惑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仪器鉴定翡翠是否天然的原理,二是明清翡翠加工工艺及流程。

现在珠宝鉴定实验室大型仪器基本是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当样品收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是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减弱,记录这些变化的曲线就是红外光谱,不同物质的红外光谱不同,天然翡翠与处理翡翠虽然基质相同,但是因为外来物(胶,蜡等)的侵入光谱也有不同变化,简单讲一件翡翠制品出现胶或者蜡的波峰基本可以定为B货或者C货。

有机胶的吸收峰在3036cm-1到3058cm-1左右,蜡的吸收峰在2920cm-1,2850cm-1左右。透射光谱图下凹的算吸收,红色谱图上述位置没有任何下凹,为天然翡翠图谱;蓝色图谱在2920cm-1,2850cm-1有下凹,为少量蜡充填翡翠;橙色跟绿色图谱在3036cm-1,3058cm-1跟2920cm-1,2850cm-1均有下凹,为漂白充填翡翠(B货)

但是一些天然翡翠制品特别是明清翡翠常常被检测出胶或者蜡等的存在,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些传统玉器的加工流程。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一块玉石要经过特定的工艺方法和流程所雕琢成的器物称之为玉器,翡翠的加工也不外如是。首先是相玉,去皮,切割,设计,雕琢,抛光,过蜡等。过蜡是玉器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在北京玉器厂遗留下的一些资料显示,玉器特别指翡翠在上蜡之前还有一道工序就是“过酸梅”即用酸梅干煮水或者醋酸浸泡清洗成型的玉器,这个浸泡的过程大约要持续三到五天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就是通过弱酸将玉石表层一些杂质消除,之后再煮蜡,这个工序其实与现在的翡翠BC货的加工异曲共同工。

所以明清翡翠往往会被检测出蜡或者其他物质的残留,但毕竟是弱酸并不会酸蚀透整件作品,因而其天然的内部结构并未被破坏,这也是我们鉴定其是否为天然的重要方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