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俗称“古彩”。以红、黄、绿、蓝、紫、孔雀绿等色为主,纹饰彩绘于瓷釉上。在770℃—850℃的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由于彩面呈现玻璃状,有坚硬的质感,所以又称“硬彩”。其产生于北宋晚期,在明嘉靖、万历时期盛极一时。而嘉靖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据《明史》记载,仅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就在景德镇御窑烧造供内廷醮坛用的瓷器3万件。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