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uv光解异味处理设备上门安装 废气处理设备厂家

  • 发布时间:2020-06-27 15:51:06,加入时间:2010年11月11日(距今4961天)
  • 地址:中国»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
  • 公司:山东金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经理,手机:13506449502 微信:yzbt1997 电话:0533-4192998 QQ:2628953739

光催化是指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分子激发态,继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光催化剂是指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变化,却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它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产生催化作用,使周围的氧气及水分子激发成极具氧化力的自由基或负离子。

光催化氧化分为均相光催化氧化和非均相光催化氧化。均相光催化氧化主要为UV/Fenton试剂法。Fenton试剂为Fe2+和H2O2的组合,其氧化机理为Fe2++H2O2→˙OH+OH-+Fe3+Fe3++H2O2→Fe2++˙HO2+H+,因此Fenton试剂在水处理中具有氧化和混凝两种作用,在黑暗中就能降解有机物,节省了设备投资,然而H2O2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矿化有机物。当有光辐射(如紫外光)时,Fenton试剂氧化性显著提高。UV/Fenton法也叫光助Fenton法,是普通Fenton法与UV/H2O2两种系统的复合产物,降低Fe2+用量的同时保持H2O2较高的利用率,而UV和Fe2+对H2O2的催化分解存在协同效应,˙OH的生成速率远大于传统Fenton法和紫外催化分解H2O2速率的简单加和。因此UV/Fenton试剂法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很有应用前景。

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技术主要为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自从日本学者Fujishima和Honda于1972年在半导体TiO2电极上发现了水的光催化分解作用,开辟了半导体光催化这一新领域。1977年,Yokota等发现TiO2在光照条件下对丙烯环氧化具有光催化活性,从而拓宽了光催化的应用范围,为有机物氧化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此后世界范围内便开始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抗菌杀毒、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上做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半导体光催化剂大多是n型半导体材料(当前以TiO2使用最广泛),具有区别于金属或绝缘物质的特别的能带结构,即在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一个禁带。由于半导体的光吸收阈值与带隙具有公式K=1240/Eg(eV)的关系,因此常用的宽带隙半导体的吸收波长阈值大都在紫外区域。在光照下,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其价带上的电子(e-)就会被激发到导带上,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空穴(h+)。当存在合适的俘获剂、表面缺陷或者其他因素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得到抑制,就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带空穴是良好的氧化剂,导带电子是良好的还原剂,在半导体光催化反应中,一般与表面吸附的H2O、O2反应生成˙OH和超氧离子O2-,能够把各种有机物直接氧化成CO2、H2O等无机小分子,电子也具有强还原性,可以还原吸附在其表面的物质。激发态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能重新合并,并产生热能或其他形式散发掉。

光催化氧化设备

     光催化是指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需要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受激产生分子激发态,继而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或变成引发热反应的中间化学产物。光催化剂是指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变化,却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它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产生催化作用,使周围的氧气及水分子激发成极具氧化力的自由基或负离子。

    光催化氧化分为均相光催化氧化和非均相光催化氧化。均相光催化氧化主要为UV/Fenton试剂法。Fenton试剂为Fe2+和H2O2的组合,其氧化机理为Fe2++H2O2→˙OH+OH-+Fe3+Fe3++H2O2→Fe2++˙HO2+H+,因此Fenton试剂在水处理中具有氧化和混凝两种作用,在黑暗中就能降解有机物,节省了设备投资,然而H2O2利用率不高,不能充分矿化有机物。当有光辐射(如紫外光)时,Fenton试剂氧化性显著提高。UV/Fenton法也叫光助Fenton法,是普通Fenton法与UV/H2O2两种系统的复合产物,降低Fe2+用量的同时保持H2O2较高的利用率,而UV和Fe2+对H2O2的催化分解存在协同效应,˙OH的生成速率远大于传统Fenton法和紫外催化分解H2O2速率的简单加和。因此UV/Fenton试剂法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很有应用前景。

    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技术主要为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自从日本学者Fujishima和Honda于1972年在半导体TiO2电极上发现了水的光催化分解作用,开辟了半导体光催化这一新领域。1977年,Yokota等发现TiO2在光照条件下对丙烯环氧化具有光催化活性,从而拓宽了光催化的应用范围,为有机物氧化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此后世界范围内便开始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抗菌杀毒、有机合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上做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半导体光催化剂大多是n型半导体材料(当前以TiO2使用最广泛),具有区别于金属或绝缘物质的特别的能带结构,即在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一个禁带。由于半导体的光吸收阈值与带隙具有公式K=1240/Eg(eV)的关系,因此常用的宽带隙半导体的吸收波长阈值大都在紫外区域。在光照下,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其价带上的电子(e-)就会被激发到导带上,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空穴(h+)。当存在合适的俘获剂、表面缺陷或者其他因素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得到抑制,就会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带空穴是良好的氧化剂,导带电子是良好的还原剂,在半导体光催化反应中,一般与表面吸附的H2O、O2反应生成˙OH和超氧离子O2-,能够把各种有机物直接氧化成CO2、H2O等无机小分子,电子也具有强还原性,可以还原吸附在其表面的物质。激发态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能重新合并,并产生热能或其他形式散发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