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紅釉瓷器的出身与鉴定

  • 发布时间:2019-08-29 17:28:46,加入时间:2018年07月19日(距今2129天)
  • 地址:中国»江苏»苏州:中华园西路99号新江商务大厦
  • 公司: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先生,手机:18621868113 微信:L_H_J_GW 电话:0512-57781770 QQ:522725788

相传在明朝宣德年间,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设在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

但是,窑工们多次试验,就是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祭器来。督窑的太监每日督促、鞭打窑工,并且把一部分人关进监狱,声称再烧不出皇帝催要的红釉瓷器,就要杀人了。

一位老窑工的女儿翠兰,听到消息非常担心,跑到了御窑厂,发现她的父亲也被督窑官投入了大牢。悲愤的翠兰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当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议督窑官的暴行。两天后,当窑工们打开翠兰焚身的窑炉时,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红色的祭器烧成了,人们说这是翠兰的血染红了陶坯,于是就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

当然,这个故事我们只是听听就算了。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

嘉靖时,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祭红。呈色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

整个盘子器心与外壁施红釉,外底施白釉。口沿因高温红釉垂流而呈现出白色胎骨,俗称“灯草边”。红釉鲜丽,釉质匀净。

明代永宣时期红釉的品质已达到历史上的高峰,然而,这种鲜红釉瓷器的生产技艺却在宣德以后失传。

直至清康熙时期,这种失传已久的烧造技术终于在景德镇御窑厂得以恢复,康熙朝亦成为红釉发展史中的集大成时代。

胭脂红釉是清代名贵的颜色釉,创烧于清康熙晚期,以雍正、乾隆制品最精。其制作工艺在烧成的瓷器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入炉低温烘烤而成,烧成后釉呈胭脂红色,色泽鲜嫩柔和,故称为“胭脂红釉”,又称为“金红”。

没有花纹,全为一色胭脂红,釉色鲜艳夺目,匀净细腻,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此杯精巧玲珑,胎体轻薄莹透,釉质匀净明艳,色彩娇嫩欲滴,为雍正胭脂红釉器中的珍品,传世品少见。

“郎窑”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烧的瓷器。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红釉而烧造的高温红釉称为“郎窑红”,其特点是釉色深艳,因似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故又称为“牛血红”。

当时景德镇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故康熙郎窑红是清代红釉瓷中珍品。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高温红釉瓷品种之一,它以金属铜为着色剂,红釉中因部分氧化而产生绿色斑点,因其色浅红娇艳,似孩儿粉颊,似桃花初绽,似美人初醉,故得多个美名,如称为“孩儿脸”、“桃花片”、“美人醉”,被誉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美丽色釉。

胎质洁白坚细,釉面莹润光亮,釉色淡雅,为康熙豇豆红瓷的典型器。

霁红釉,为仿明代永乐宣德的红釉器。霁红釉有别于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与豇豆红的淡雅柔润不同,釉色深沉失透,釉质均匀。

橄榄瓶为清代时期的典型器,始创于顺治朝,康熙朝有烧造,雍正、乾隆时期最为常见。

中国人喜红,大有吉祥之意,如家藏一件红釉瓷,倒也三生有幸。

红釉瓷弥足珍贵,现多为博物馆收藏,民间亦不多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