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末期是一个银币、纸钞、铜币并行的年代,而至嘉庆年间才开始发行新式银元,直至光绪年间金、银币才较为广泛的铸行。
清末铜价剧涨,民间毁钱为铜,以获数倍之利,市面出现钱荒。广东因停铸制钱,市面制钱日乏,小额流通十分不便。
为救钱荒,同时受香港铜元及外币影响,光绪26年6月,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广东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元。
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
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而光绪元宝就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
近日,众信文化有幸征得珍品钱币: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一枚。
该钱币直径为2.8厘米,钱币正面圈内铸有铭文“光绪元宝”,中心梅花装饰,珠圈外上环铸楷体“湖北省造”四字,底部铸货币价值“当十”。左右各书有满文钱局名。
钱币背面饰龙纹,蟠龙的双爪锋利尖锐,身躯细长,把龙的气度突显的异常轩昂,在龙纹刻画上细腻逼真,十分生动自然,此币品相精致,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此外,钱币表面包浆醇厚,雕工完美,浮雕感强烈,极具收藏价值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