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沪蓉西高速公路湖北宜(昌)长(阳)段采用了“布鲁特”岩石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摒弃了以往单纯的以边坡土壤为植物生长的载体,转变成以土壤改良剂改良坡脚、坡顶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稳定的基质;同时,通过安装、固定在坡面的罩面网,强制绿化边坡,固定坡面的石块,为后期的攀援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架,为终实现自然的人工生态恢复提供了保障。大多数公路绿化根据各路段立地条件的不同,采用的是多种方式相结合,如广梧高速公路(马安~河口段)采用了挂镀锌铁丝网(或土工格栅网)喷混植生、挂三维网植草、直接喷草植生、客土喷播植草等4种形式综合整治的绿化方案,总体采取挂网客土喷播进行绿化,注重藤、灌、草的相互搭配,确保立体绿化的效果,从而达到绿化防护和景观建设的目的。在未来还将有很多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技术将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布置的合理性与生态效应的发挥达到理想水平。
6 展望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主要起到护坡、稳定路基、减少水土流失和丰富路域景观的目的,在以往的设计中多采用大面积的满铺浆砌片石的方法进行防护,这样不仅不美观,而且与自然环境也不协调,设计时应将美观、环保和防护功能结合起来,多采用植草种花和衬砌护坡,如确实要做护面墙护坡的,也宜做成窗格式,在窗格内植草、种花,总的来说,公路边坡设计绿化布置时切忌千篇一律,没有创新点。对边坡植被恢复的研究和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体系的建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不盲目种草、种树,要尽量考虑本地物种,慎重选择先锋物种,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高速公路绿化组成
高速公路绿化一般包括公路绿化、服务区绿化、互通区绿化三大组成部分。其中,公路绿化包括中央分隔带、边坡绿化、公路两侧绿地;服务区绿化包括收费站、餐饮及住宿区、加油站、修理厂和办公区等的绿化。
二、高速公路绿化原则
1.长期稳定。即设计合理的植物群落演替方案,使其较快地达到稳定,并能够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景观优美。即合理地规划,使公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
3.经济可行。即要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优化设计,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等多种方法,实施生态工程。
4.功能高效。即保证公路的交通功能,并加强水土保持、视线诱导、标志、指示、防眩、遮蔽等功能。
三、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由于高速公路大规模的施工已经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根本的破坏,所以在绿化设计时应考虑怎样设计才能通过人工手段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要进行研究,不但要形成公路绿化模式,还要研究周围的生态环境。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状况、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也要对环境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是否有山地景观、田园风光、沼泽风光、水域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
1.中央分隔带。其主要目的是按不同的行驶方向分隔车道,防止车灯眩光干扰,减轻对开车辆接近时司机心理上的危险感,或因行车而引起的精神疲劳;另外,还有引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有时配合落叶花灌木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矮草覆盖。在增强交通功能并能够持久稳定方面,主要通过常绿灌木实现,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耐尾气污染、生长健壮、慢生、耐修剪的灌木。
2.边坡的种植设计。除应达到景观美化效果外,还应与工程防护相结合,起到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对于较矮的土质边坡,可结合路基栽植低矮的花灌木、种植草坪或栽植匍匐类植物。根据黑龙江省冬季雪大的特点,边坡栽植花灌木间距以5—6米为宜,防止路面积雪。较高的土质边坡可用三维网种植草坪。对于石质边坡,可用地锦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挖方边坡一般在坡角和第一级平台砌种植池,栽植攀缘植物、花灌木及垂挂植物。
3.公路两侧的绿化。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栽植花灌木,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可采用乔灌结合,形成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空间围合较好,绿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这种形式应为主要设计方式。具体的工程项目,应根据沿线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如路两侧有自然的山林景观、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水体景观等,可在适当的路段栽植低矮的灌木,视线相对通透,使司乘人员能够领略上述自然风光,使公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