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花钱曾流行于我国古代社会,从秦汉开始,到近代社会都有铸造。其中在明清时期,花钱进入了一个铸造繁荣期,无论内容、数量,还是铸造水平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什么时代的花钱,它都能聪明和一个侧面反映当时那个时代的民俗和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说对花钱的收藏和研究,也是探索我们祖先精神世界的一个途径。吉语钱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是铸造吉祥语的花钱,钱文基本都是些祝福、铭志的文字或有特定寓意的图案。民间因为有用祈福、铭志的语言来兆吉的习惯,所以此类钱币又称“口彩钱”,它是花钱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常见的面文有“龟鹤齐寿”、“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福如东海”、“平安吉庆”等。这都表达了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早期吉语钱铭文内容相对单调。主要以“祈福、增寿”为主。
随着人们喜欢的程度增加,同时钱局的增设也为大量铸造花钱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的花钱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据目前存世实物来看,明清吉语钱代表性,它以其独特的文化、民俗、社会意义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金玉满堂长命富贵花钱
一面为鹿、鹤长寿的象征,另一面除“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外,尚有鱼,如意,笔锭、方胜等吉祥图案。鹿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物,因与“禄”谐音,即指提升官职、增加俸禄之意。“金玉满堂”四字最早出现于《老子*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实际上表现了世人对兴旺发达,财运广进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