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培训大纲
1.景观设计软件:3DMAX、Vray、AutoCAD、Photoshop
2.SkectUp:SU绘图、常用命令详解;SU模型制作和场景推敲,SU导出的景观效果图后期大关系处理;配景添加及整体效果把控
3.园林设计理论:了解园林设计新发展趋势,结合实例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人体工程学和陈设等;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有关知识,结合人的行为,创造适怡合理的环境。
4.工程学原理: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流派;景观设计原理,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以及景观光照、色彩和材料选用。
5.手绘图基本知识:绘图工具及其使用、绘图常规;绘图常规;绘图透是、手绘图表现技法、平面图、立面图等设计创意设计。
6.主要景观元素的表现方法:地形、植物;山石、道路;水体的表示方法。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空间,为电脑效果图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7.小区景观: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注意事项、植物配置
8.庭院景观: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庭院设计的主导思想;庭院设计的具体规划
9.景观方案设计:园林景观方案初步设计;园林景观施工图阶段设计。
2、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
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自然是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 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