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作为目前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语,不仅仅是一种出行的便捷方式,更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象征。它完美的将:车--平台--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大数据时代的海洋里每天实时传达着供与求的讯息,满足着数以亿计的出行需求。
说到安全,这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我们的大街上每20米就有一个1,这样大概率可以让街头犯罪降为零,但是这个社会成本是不可承受的。
什么是平台应该承担的合理的安全保障责任呢?一般看来,就是指以平台现有技术条件能够以合理的成本把安全环境建设到或者保障到社会普遍所能够接受的正常水准,我认为平台就是尽到了安全保障责任。
先前也有司法案例大数据的分析表明,网约车的涉案率实际上比出租车要低很多——前者只有后者的1/13,这是1高人民法院相关的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所以我认为在已经有实证数据的情况下,还以安全为名来对网约车相关的一些极端罕见个案穷追猛打,并不是实事求是,也不是客观理性讨论问题的态度。极端个案在大千世界中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发生,我们不能只抓个案的眼球效应,而是要看到作为一种新的业态,究竟在统计规律上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上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相关的问题是不是高频多发的典型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网约车的安全问题被严重夸大,过度炒作,严重误导了公众,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类似于舆论围剿的态势,这一点需要改变。
一、免租金模式:
类似于出租车模式,底薪10000元,每天650元的业绩要求,超出部分归驾驶员所有。平均稳定月收入12000以上。
公司提供营运车辆,无后顾之忧。仅需交10000元车辆押金,到期可退还,无其他任何费用。
二、日租/短租模式:
车辆押金2000元,租金可按日付或者周付。租金低至元每天(具体视车型而定)公司负责帮助开通平台账号以及绑定车辆。方便灵活,想开就开想休息就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