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昌饲料级胆汁酸抗炎保肝促进胆汁分泌,控制肠道炎症

  • 发布时间:2019-10-31 00:00:00,加入时间:2019年04月04日(距今1889天)
  • 地址:中国»山东»德州: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 公司:齐河龙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谈文丽,手机:18853142870 微信:a18853142870

自2014年龙昌胆汁酸被批准为农业部新饲料添加剂后,龙昌胆汁酸在肉鸡、淡水鱼、猪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畜禽到水产,胆汁酸在促进脂肪吸收和保肝护肠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同时,对肠道健康的作用是令人振奋的新发现。众所周知,肝脏病变、霉菌毒素、免疫力低下均可引起肠道疾病发生。
肠道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黏膜上皮细胞机械屏障的重要结构,可防止肠道有害物质侵入肠黏膜,维持肠上皮的通透性和细胞的极性。肠黏膜屏障的破坏导致的肠通透性改变是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的主要特征。
炎症性肠病发病时,肠黏膜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如TNFα、INF、IL-1和IL-13的活性增强,损伤肠上皮细胞,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影响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分布,使连接复合物遭到破坏,进而破坏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抑制黏蛋白的产生,破坏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造成肠黏膜屏障障碍,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
霉菌毒素会直接损伤上皮细胞,降低肠绒毛的长度和表面积。其次,霉菌毒素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使封闭蛋白的表达和跨上皮电阻下降,而封闭蛋白是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主要成分。
长期摄入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的日粮可导致肠道中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导致黏液分泌减少,进而会损害肠上皮对病原体黏附的抵抗作用。这种机制会导致细菌和内毒素穿透肠上皮进入机体的风险增高。最重要的是霉菌毒素可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IL-2、IL-4、IL-5、IL-6和TNFα)的分泌,即使在较低浓度时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这些促炎性细胞因子会产生局部的和全身性的影响,包括发炎、发烧和减少采食量。
肝脏病变时,直接导致肝脏分泌胆汁酸减少,引起肠道细菌移位、肠道细菌过度增殖和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和菌群失调,使内毒素产生和吸收增多,引起肠源性内毒血症,内毒素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TNF-α,NO,导致肠黏膜炎症。
龙昌胆汁酸由猪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组成,有关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抗炎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给予肝硬化大鼠补充胆汁酸增加了胆汁分泌(图1)降低了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存活率。可能机制为肠肝循环中胆汁池容量增加,肝脏胆汁酸分泌速度恢复至正常水平,使肠腔内结合胆汁酸的浓度提高,肠腔内结合胆汁酸对小肠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从而抑制IBO,减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提高了存活率。(2005,刘建强)
甘氨胆酸能显著抑制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降低正常和炎症大鼠血清中的NO含量,显著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的含量(2006,李慧峰)。鹅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胆汁酸类相关抗炎平喘研究均取得相同的效果,脱氧胆酸在控制肉鸡坏死性肠炎上已有相关报道。
胆汁酸在控制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炎症方面的研究,为胆汁酸在畜牧行业的应用拓宽了思路,提高脂肪利用改善生长性能只是胆汁酸作用的冰山一角。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