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295万,但*终只有70余万人录取,220万人成了陪跑。上岸者的成功经验总是千篇一律,陪跑者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但小编通过与以往的同学交流,发现陪跑的小伙伴都有一些特质,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1、基础差
越长大越迷茫,许多从小就烂熟于心的道理,现在却发现根本就行不通。过去总认为勤能补拙,基础差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弥补,但到了考研的时候才发现,有些鸿沟是很难跨越的,比如数学和英语。及时已经很努力了,但多数基础差的同学都很难顺利逆袭,*后以失败告终。
2. 想考名校
名校考研,一条少有人走赢的路。名校考研的难是没有排他性的,它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就是难,所以每年都有名校生考名校落榜的例子。虽然时常也有关于“三本学生逆袭985”的经验贴,但只要对比一下比例就能发现,成功者太少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陪跑者。
3. 消息闭塞
信息在考研中十分重要,如何能捕捉到有价值的院校信息、备考信息,可能直接决定*后的成败,尤其是一些自命题考试的院校,在专业课中知道一些消息,比如导师论文,研究重点,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4. 自制力太差
研究生考试的难度之一就是要求考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学习。高考的时候,家长负责我们的衣食住行,学校帮着我们规划知识点、复习思路,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可到了考研,所有的事情都要我们自己去捋清楚,有了计划之后,还要按部就班的执行,这对于很多自制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5. 想法太多
聪明人的*大缺点就是想法太多,因为想的多,所以顾虑多,因为顾虑多,所以每天都要消除顾虑。时间就一点一点的浪费在这些想法里,而自己的学习进程早早的就停滞不前。战考研的同时一会去参加校招,看看工作,一会又想着11月要不也顺带考个公务员什么的,貌似做了“几手”准备,实则很有可能“几败俱伤”。
6. 没有恒心与毅力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会被几百万的报考人数吓一跳,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会放弃,而*后留下的人,才有机会被*终录取,所以,只要同学们坚持到*后,真的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坚持”永远是成功的代名词,坚持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其实,通过考研锻炼出的坚持的品质,也会让自己以后的人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