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来八坊十三巷的游客达到46.9万人次。八坊十三巷是临夏市倾力打造的旅游标杆。文化月期间,记者在八坊十三巷看到,流连于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众多游人纷纷拿着相机拍照,跟随讲解员参观游览。还有很多游客不是次来这里游玩,他们趁着赏牡丹的,纷纷呼朋唤友来到这里。
大棚菜用苗移栽:冬暖大棚用苗,一般于深秋落叶后(10月中下旬初霜前)日平均气温3—5℃时起苗移栽,先进行整地、施肥、作畦,大小行栽植,理顺根系,如南北方向作畦,应该小苗在南,大苗在北,栽植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畦面宽1米,每畦栽3行,每亩密度35000—45000株左右。
生产技术 (1)露地香椿对菜用香椿,每年要除草松土,特别是退耕地栽植的椿树,要结合松土施入有机肥料和适量氮肥,采用单株定植(1—2×0.2—0.5米)或丛植(2×0.5—1米,每穴3—5株),根据实际条件株型,常用的株型有多层型、扫把型、矮丛林状型、灌木型等,发枝和生长,芽菜产量。
对芽材兼用香椿,可根据实际确定密度,栽植后2—3年内不采收椿芽,树高3米以上时摘顶,促发侧枝, (2)大棚香椿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在18—25℃生产的椿芽品质好,春末或夏初当地温达到18 ℃时要及时揭去覆膜,让树苗接受自然阳光。
温度控制:水分要适中,注意过湿容易烂苗,过干则发育不良,地面湿度以手捏成团,放手散开成粒为宜。
施肥:底肥除充足的氮、磷肥外,香椿对钾肥的要求较高,每个200平方米大棚,需加2公斤钾或50公斤草木灰, 打顶分枝:秋季落叶后移进大棚的苗木暂不打顶,可让其生产头茬椿芽,并能在生长中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生长,采二茬椿芽时打顶定杆,可在地面40厘米处剪开,定杆后喷洒多效唑1次,以矮化和分枝发育,以后每次采摘椿芽后都要依树形发育情况打顶,以确保多分枝,多长芽。
郑天朝告诉记者,只有顾客购买好,才会不断地重复采购。因此,只要有客人来,无论买不买,他都会传授一些养花和保鲜手段给客人。不仅如此,商户在鲜花包装上也花了自己的小心思,各有特色。记者在走访郑汴路市场、双桥市场、国基路市场、大学路市场时发现,不少商家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再只拼价格,他们拼的还有各种服务。 由于该段绿道人气极高,附近许多村民都将自家的农产品拿出来售卖,“都是自己种的,吃不完就拿过来卖,生活。”一位老人家带着一篮子的青菜在公园入口处,只见不少市民游客都前去购买。随着绿道的建设,景区内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乡村游的发展,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加畅通,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机会,了农民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