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自闭症心理专家:他人的目光是认识自我的镜子

  • 发布时间:2019-11-03 17:20:17,加入时间:2019年02月17日(距今1931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金水区曼哈顿金水路与未来路交叉口曼哈顿5号楼2单元
  • 公司: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徐凤霞,手机:18530067903 微信:lxzx86667057 电话:0371-86667059 QQ:1271711163

郑州自闭症心理专家:他人的目光是认识自我的镜子

河南领先心理咨询专家:

1936年,拉康提出“镜像理论”。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即为“镜像阶段”。

具体过程是,刚开始,婴儿认为镜子里的是他人,后来才认识到镜子里的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首次充分认识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婴儿还没有确立一个“自我”意识。

换句话说:婴儿意识的确立是通过镜子先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

当很多夫妻成为父母后,都会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悟,通过养育儿女,理解了年轻时的自己,也从儿女身上清晰地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被忽视的地方。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被孩子接纳、传递,甚至内化到人格中,形成后天的性格特征、行为模式。

同样,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发现“真实的自己”,这里的真实非真我,而是一个复杂的塑造过程。也是逐步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的过程。

影片中剧情高潮的部分,中年亨利从镜子里看到了少年的“自己”,也就是克隆人Junior,由此展开了一段拯救“自己”逃出实验营,重塑人格的过程。

“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不断地向“自我”发出约束信号。

——目光温和,你会理解为“我是可爱的”。

——目光凶狠,你会解读为“我是坏的”。

——目光游离,你会认为“我是不重要的”。

——目光稳定,确信及充满爱意的,那么你会感觉我是“被接纳,被爱的”。

在他人的目光中,婴儿将镜像内化成为“自我”。

为什么把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称为镜子,因为咨询师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这面通透的镜子,把真实的你,还给你自己。同样,也是把不属于你的部分,请你还给别人。

如果亲子关系,家庭婚姻,两性关系,青少年心理,个体心理(抑郁、焦虑……)等方面有困惑,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河南领先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