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印章拍卖价格
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
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分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
之久,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条件下,田黄石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
形态、色彩和质地,出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
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可依此
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
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
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
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
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
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
、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
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
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
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
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
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
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
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
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
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印章的收藏一直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鉴赏印章篆刻
的金石美、边款诗文的沧桑美、闲情趣语的印文美。另一种玩法是藏
石,即鉴赏印章石料的灵透和印纽的雕琢天成,尤以田黄石为贵,温嫩
脂润,色可夺魂,“溪中冻”、“凝脂霞”即其美誉。而田黄是石中之王,自
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的追捧,“黄金易得,田黄难
求”,“一两田黄三两金”等民间说法也使田黄的尊贵地位得到凸显,甚至
让田黄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
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
件。
田黄近年来成交记录
黄金黄田黄摆件0.00万万nbsp;
田黄清朝顺治皇帝爱新觉0.00万万nbsp;
郭懋介(石卿)雕田黄石摆00.00万万nbsp;
清康熙周尚均制吴国祯夫0.00万万nbsp;
血红田黄三个和尚的故事0.00万万nbsp;
田黄素方章料 (一对0万万nbsp;
分析近几年来寿山田黄拍卖市场的情况对整个个行业来说,只是冰山一
角,但足以给拍、收藏家和投资者对田黄石很大的信心——田黄石正在
火爆升值中,大家都无法忽视对田黄石资源的争夺。田黄石价格继续一
路上涨,前景可谓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