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的首饰种类越来越多,大家在购买时也是眼花缭乱,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购买渠道的拓展,也让一些假货横行,掺杂在真货当中,由于造假技术的提高,就连“身经百战”的张先生有时候也难辨真假,更何况普通消费者本身对这些就不太了解,所以在购买时,买到假货还不知道,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首饰做一个彻底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所以金际珠宝就总结出造假“重灾区”的三种常见饰品,单独拎出来给大家讲讲
石榴石
一:拼合处理
石榴石的拼合处理,与其他宝石拼合类似。通常是二层拼合石,和有色玻璃粘在一起,看台面会发现有漂亮的色彩,但是从侧面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其上下光泽、颜色有一些差异。
有条件的可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可见一个闭合的拼合线,拼合的胶质层内可见气泡。
染色玻璃,也是常见的石榴石仿冒品。你需要记得,玻璃仿制品内部干净,或有圆球状面包屑状气泡,在滤色镜下呈强红色;石榴石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瑕疵、包裹体等存在。
琥珀蜜蜡
一:硬树脂
虽然同为树脂,但硬树脂是不含琥珀酸的,由于年代很近,其挥发性也比蜜蜡琥珀要高。极易受到酸碱的化学腐蚀。
二:柯巴树脂
柯巴树脂成分和琥珀一样,但由于年份不足,还没有成为半石化的天然树脂。由于其外观和琥珀极为相似,成为造假多的琥珀材料。
三:塑料
由于塑料价格便宜,原材料随处可见。塑料的琥珀仿制品也是较常见的。只要造假技术高明,仿制出来的琥珀无论从密度,手感,折射率都难辨真假。
但塑料由于其奈强性,用小型破坏试验就很容易检验:用刀片刮其表面,会出现曲折的卷片。而正品蜜蜡琥珀则没有。
四:有机玻璃
玻璃的造假是很容易辨别的,除了外观颜色和琥珀相似之外,其密度,手感,分量都和真正的琥珀有很大区别。有点经验的藏友,一般拿在手上一掂量就知真假。实在不行,也可以用盐水测试。
五:玉髓和玻璃
玉髓和玻璃的造假就更容易辨别了,一般玉髓和玻璃的密度大约为2.4-2.6克之间,而琥珀则为1.06克。密度要比琥珀大很多。用手掂量就能感觉出来明显较重。
翡翠
一:镀膜翡翠
大家都知道绿色的翡翠颜色越正越均匀价格就会越高,一些劣质商贩为了钱动了歪脑筋,他们在翡翠表面镀上一层很薄的绿膜,使翡翠的颜色更正、更均匀。
二:荧光粉洗底
不损伤翡翠的翠性和色根又能使水头比原来出色很多,但是这种翡翠3个月后就会发黄!鉴定时候要注意除了翠性和色根还要看光泽度正不正常!而且要注意有翠性色根的也不一定是A货啊!
三:强酸洗底注胶(俗称B货)
经过洗底的翡翠大大改善了透明度,这样的胶水往往和翡翠的底色有明显区别,长时间佩带胶老化后会产生裂纹影响佩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