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邀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
石学敏: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是该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带领医院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腾飞。
石学敏被誉为“鬼手神针”“针灸外交家”,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在中风病这一医学难题上迈出了一大步;他致力于针灸学术交流和推广,在国内建立58个针灸临床分中心,先后赴世界100余个国家及地区讲学、诊疗,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石学敏多次接受外交部、原卫生部的指派赴国外为其政府首脑、高层官员治疗,被表彰为“针灸外交”。200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石学敏“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7年,石学敏院士获得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颁发的首届“天圣铜人奖”学术突出贡献奖。
韦贵康:国医大师,著名骨伤科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广西政协常委、医药卫生委员会主任,广西科协副主席, 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代会长,现任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分配到广西中医学院工作至今。先后担任过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斫究所所长与名誉所长,广西中医学院骨伤学院名誉院长等。2017年4月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在研究“脊柱相关疾病”的过程中,韦贵康提出了“脊督一体论”“脊柱六不通病机”和“六通治则”,发明了“移动式脊柱均衡牵引架”以及中药“脊髓康”和“痛安汤”。在临床中大胆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韦氏手法,韦氏手法应用脊柱力学平衡原理,定位、定向、定量操作,具有“稳、准、轻、巧、透”的特点。2012年,韦贵康在“脊柱损伤整治18法”(母法)基础上又增加16法(子法),成为骨伤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诊治流派。
李佃贵:国医大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主任。李佃贵行医50 余年,德医双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创浊毒理论,有效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并擅长从浊毒论治多种脾胃病及内科杂病。
浊毒学说是李佃贵在50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在天人合一整体观和动态观的医学思想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方法,逐步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浊毒被分为“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对现代人们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浊毒作用于人体,可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其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功能失常,乃至功能衰竭。李教授的科研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浊毒理论,发现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肝硬化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疑难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同时,该理论对当前防治雾霾、预防癌症、治未病等临床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孙树椿: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颈椎病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院校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骨伤》、《中国中医骨伤科》、《中医正骨》杂志副主任委员兼副主编。
主持“意念导引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颈椎退变对神经血管影响及手法治疗机制”和“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规范化研究”的研究。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药物的课题“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获1997年国家科委国家医药技术创新重大项目课题。“颈眩宁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国家科委国家新药与产业开发项目课题, 同时也得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基金资助。主持“实用筋伤手法整理研究”课题。中药三类新药“颈痛颗粒”和“腰痹通胶囊”已获得新药生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