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肠杆菌超标的几种方法比较
几种大肠杆菌杀灭方式的比较:
1、加热杀菌 巴氏杀菌法:巴氏杀菌是指温度比较低的加热处理方式,一般在低于水沸点温度下进行。主要应用于各类罐藏食品、饮料、酒类、药品、乳品的生产中,巴氏杀菌是最早的杀菌方法,利用热水作为传热介质。杀菌条件为61~63 ℃,30 min,或72~75 ℃,10~15 min。
加热杀菌方法,由于所需时间长,生产过程不连续,长时间受热容易使某些热敏成分变化,杀菌也不够理想,目前在大中型食品厂中已很少采用。
2、微波杀菌:微波杀菌就是将食品经微波处理后,使食品中的微生物丧失活力或死亡,从而达到延长保存期的目的。当微波进人食品内部时,食品中的极性分子,如水分子等不断改变极性方向,导致食品的温度急剧升高而达到杀菌的效果。微波杀菌主要是在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的作用下,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异和破坏,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微波灭菌缺点是,灭菌不均匀不同的食品材料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人体有害,会对耐热性低的器官造成损伤,杀菌过程对包装会产生爆袋的影响,还能使产品变色。
3、紫外线杀菌: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在于促使细胞质的变性。当微生物细胞吸入紫外线后,由于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等发生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尤其是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使微生物细胞受伤甚至死灭。
但是,紫外线会对人体的皮肤、眼睛以及免疫系统等造成伤害甚至引起癌变,紫外线灯还有一个弊端,有效辐照距离为1.5米,开启时空气中大部分细菌、病毒只是暂时击晕,并未完全杀死;关闭时,待人、物流动后被击晕的细菌、病毒会反弹,使空气浮游菌数量更高。在静态(无人)的状态下使用,对器具、设备有氧化、腐蚀作用。
4、臭氧杀菌:臭氧是一种在室温和冷冻温度下存在的淡紫色的、有特殊鱼腥味的气体,它在水中部分溶解,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溶解度增加,在常温下能自行降解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最显著的是氢氧根自由基,因而具有强氧化性的特点。
不稳定,易挥发,设备采购、维护有成本,会受温湿度的影响,对大多微生物效果理想,但对真菌作用效果不理想,比如,霉菌。对人体有害,由于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危害,建议消毒后将门窗敞开2-3小时臭氧散尽后,人员再进入车间。
5、食品级过氧化氢: 目前新一代的食品级过氧化氢灭菌方法,具有其他产品不具备的优势,食品级过氧化氢的杀菌原理利用极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的活性氧能够破坏微生物体内的原生质,从而达到消灭食品中微生物目的。
食品级过氧化氢在完成杀菌后,能分解为氧气和水,也不会留下有毒物质,不需要用水进行冲洗,对环境没有污染性,符合现阶段国家生产发展的环保理念,经过杀菌后的产品能够得到长期的保存,所以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食品级过氧化氢以比利时(诺福)为代表。
有关食品杀菌消毒技术人士建议使用欧洲原装进口的食品级过氧化氢灭菌产品--诺福,诺福基于欧洲原装食品级H2O2+活性胶质银离子的氧化灭菌原理杀菌高效并且无残留。据了解,诺福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为国内上千家食品生产企业解决了微生物超标问题,诺福技术成熟、使用方便, 杀菌谱广,杀菌快,作用时间长,腐蚀性小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杀菌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