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领先心理咨询专家:“有些家长他在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开始管。”这确实是一些父母教育孩子时的通病,他们对孩子小时候娇生惯养,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满足,让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等孩子长大了,发现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行,于是开始着急,却发现孩子根本不把你说的话当回事,毛病当然也就改不过来。
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小时候能自己带,尽量不要让隔辈人带。
因为事业忙也罢,贪图省事也罢,除非家里的老人是育儿专家,或者对教育孩子有足够的认识,否则隔辈人都是特别溺爱孩子的。
他们会无条件纵容孩子,在孩子最该养成规则意识的时候,却任其疯长,将来会变得无法收拾。
更重要的是,陪伴也是一种亲情的投入,孩子对父母的亲近以及认同,不能只靠天生的血缘关系,要靠情感和时间的积累。
我们对孩子从小少了陪伴,他们对我们心理上的认同感低,交流起来有隔阂,也会对教育造成影响。
2. 尽早给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
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如果小时候孩子有了规则意识,那么整个成长过程会一帆风顺,如果小时候没有规矩,可能需要用一生来纠正。
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对孩子要不要打。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大人有足够的手段去规范他的行为,强制措施也有很多,用不到打的程度。
当然,如果需要,偶尔打一次也未尝不可。需要注意的是,打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孩子懂得规则。
打的高境界是不打,他知道你的底线,不去触犯底线,父母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打孩子。
就像成年人的法律,那些惩罚措施永远落不到我们身上,因为我们不去违反。
3. 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
有些话,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你说了他会听,在孩子十五岁的时候你跟他说他可能跟你吵。
孩子任性犯错误,五岁那年你在他屁股上踢一脚他可能马上乖乖听话,十五那年他可能会离家出走。
总的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是我们给他确立规则,处处按我们说的来,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他开始逆反,我们要顺着他一些。
尤其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心智并未成熟,但他自以为已经长大,听不进父母的话,容易走极端,管得太严厉,很可能会出事。
4. 要保持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先站在他的一边考虑问题,取得他的信任,然后再谈对错。因为孩子很容易对你关上门,物理上把门关上好办,如果他的心门向你关闭不再打开,那就麻烦了。
一个好的家长,应该是能够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长,他们愿意和你聊天,愿意和你分享心事,孩子之间保持充分的交流,一切问题都会慢慢解决。
教育也是讲究效率的,有个词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孩子小时候教育的一点点偏差,长大后可能就花很大力量矫正。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这样会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当然,如果不幸错过了教育时机,那只能用更多的投入,去慢慢弥补了。
如果您在亲子关系,早恋,厌学,叛逆,网瘾,青少年,自卑。抑郁心理等方面有困惑,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