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人脸识别、没想到居然这么用

  • 发布时间:2019-11-18 16:36:38,加入时间:2019年03月05日(距今1903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至雅大厦4层湖南智联产业生态圈
  • 公司:湖南智客融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银华,手机:13087332700 电话:0731-83185198 QQ:174769339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这样一个词语并不是陌生的字眼,因为人脸识别在不断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到我们所熟悉的各个领域当中来,带给我们的生活更多的方便性。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相应的“人脸识别”了。

在没有图像采集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古代中国,要证明我还是我,也有配套的人脸识别技术,并且早在秦代 这一技术就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在湘西里耶小镇出土的秦代简牍中就有一则材料描写了一个叫吴骚的成年男子的体貌特征。

“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

这则材料证明了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注意记录下普通人的外模特征以备核查,这可以说是人脸识别的原始形态了。

这种记录究竟详细到了什么程度呢?

根据出土材料,它大体包括籍贯、年龄、肤色、脸型发须以及明显的身体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肤色就分赤、皙、白皙、黄皙、黑、青黑几种。

到了汉代,种种具体的规定就更加详细了。

比如张家山汉简《津关令》中就要求当地官吏严格盘查出入津关人员的身份,要将文书上记载的籍贯、年龄、身高、面相以及身高是否有异于常人之处与对应人员进行比对,真是十分周全了。

那这种原始的人脸识别具体要怎么运作呢?

就是记录个人身份信息以备案加上人员信息核对,有登记有比照人脸识别才算完成。

其实古代的人脸识别主要在找人和抓捕盗贼两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睡虎地秦简的《日书·甲种》篇甚至总结了一套在不同日期辨别小偷的方法。

比如说丑牛日偷东西的人一般鼻子比较大、脖子比较长、手臂比较弯曲、眼睛有点毛病,藏身在牛棚的草木下面。

但其实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是有点可笑的,因为小偷不会在脸上写着小偷二字。

总的来说,虽然朝代在更替,时代在改变,但不变的是,“人脸识别”依旧在各个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随着科技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人脸识别在支付领域刮起了一阵巨风——刷脸支付。

支付效率更高、体验更富科技感,在巨头力推的当下阶段还有补贴可拿,并将带来万亿级红利市场。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刷脸支付目前蓝海一片,但需要看到的是,这是一个同质化竞争的战场,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将很难占据主动。

在刷脸时代来临之际,乐享一家推出刷脸支付+生态盈利系统解决方案,深度赋能商家立足主业,实现跨界盈利。

在线下,乐驿享帮助商户完成刷脸支付全覆盖;在线上,则通过乐驿享生活圈构建新生态盈利系统。

从入口思维到触点思维,线上线下已不再是隔绝的两端,而是一个整体的两面。只有全渠道运营,才能真正打造出门店的数字化引擎。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