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腹水病在苗种和成鱼饲养期间危害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在高温季节易爆发,特别是在强降温天气时来势猛、蔓延快,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放养密度过大,池塘底质差、水质恶化、溶氧长期处于低水平;
2、 突然大幅度加量或长期过量投喂,或者投喂的饲料变质,又不注重肝肠保健,肝肠损伤严重,鱼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3、 鱼发病后治疗不彻底或不对症,死鱼现象长期存在。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黄颡鱼腹水病的发生呢?
第一,水质调控是养殖的必备条件,好的水质有害菌就难以大量滋生,只要做好定期的调水改底即可,定期改善水环境。
第二,保障饲料的品质、适度加料,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胆、促进脂肪消化吸收的胆汁酸,做好肝肠保健,增强黄颡鱼抗病力,防患于未然。
第三,当黄颡鱼发生腹水病,外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内服阿莫西林+硫酸新霉素或者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同时拌料喂保肝护胆的胆汁酸以促进肝脏清除细菌被抗生素杀灭时产生的大量内毒素。
在黄颡鱼的养殖过程中,黄颡鱼的各种疾病都会严重降低黄颡鱼的产量,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一定做好黄颡鱼疾病的防控措施,在日常中做到预防为主,以防代治的养殖方针,定期进行鱼塘的清洁和消毒,投喂优质饲料,保证鱼体的强壮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