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孤独症孩子的感悟能力昆山星未来言语社交融合课

  • 发布时间:2019-12-03 09:41:24,加入时间:2018年08月29日(距今2510天)
  • 地址:中国»江苏»苏州: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黄河南路323号203室
  • 公司:昆山开发区星未来亲子活动中心,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乐乐老师,手机:13776367499 微信:xwl13776367499 电话:0512-50330545 QQ:1663871657

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不满。这时候,父母一气之下,就会教训孩子。在教训孩子的话语中,最常用的字眼是 “你”。如: “你怎么能这样做­”等。其实,这种 “你的信息”带有 “贬损”孩子的意味,传达给孩子一种不被父母信任,在父母心中没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语言表达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使他们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甚可能产生反抗和敌意。   其实,当父母以这种 “你的信息”与孩子沟通时,已注入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一些父母认为自己是在 “教育孩子”,却不知失当的沟通方法,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比如,孩子在家踢球,把地板弄脏了。妈妈生气地说: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在家踢球,是不是要打一顿才肯听话­”有心理学研究显示,当家长越是制止孩子某种行为的时候,这种行为越是可能发生。因此,家长的这种表述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让孩子的心灵受伤:他感觉自己被骂了,而且面临 “被打”的威胁。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表达出对孩子内心感受的关心,并且相信孩子会尊重理解父母,这种表达方式称为 “我的信息”。在这种表达方式中,家长对自己的情绪负责,面对孩子让自己不满意的行为,父母会说: “我很难过。”   就拿上文的例子来说,聪明的妈妈会说: “地板被弄脏了,我好难过,因为妈妈又要拖一遍了。”孩子也是有感悟能力的,他会想: “我是否做错了,是否有点对不起妈妈的劳动­”这样,运用 “我的信息”,就能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可能会激发孩子内心的责任意识,用行动证明下次 “不让妈妈难过了”。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