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灌溉、农业大棚、农用灌溉滴灌

  • 发布时间:2019-12-06 11:21:25,加入时间:2017年05月08日(距今2583天)
  • 地址:中国»山东»菏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武安镇后胡庄村
  • 公司:郓城县源丰节水设备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经理,手机:13455989936 微信:L15335407999 QQ:80889523

物联网之于农业的意义 

对于农业,或者说是现代农业的思考,人们往往存在这样的疑问,就是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管理模式能否跟得上气候变化、粮食需求、食品安全的速度。为了摆脱这样的束缚,将物联网引入农业生产中,是否就变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农业物联网

技术发展没有边界,物联网在家庭安全,工业(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但物联网的技术发展不仅于此,它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物联网

作为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备受各界关注。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迫切、难度大、集成性特征明显的领域。

物联网的应用

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又出现农田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已威胁到粮食安全。目前提倡的现代农业精细化生产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希望借助物联网技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在农业里,物联网的作用就是要把农业的动物或者植物,农业的装备、农业设施通过技术连成网,使每一个动物、植物都实现精准的管理,达到佳的产量,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大程度的控制对水、土、气的消耗和污染,这就是物联网的魅力。

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

近年,物联网技术已被应用到农业的诸多领域,包括农业环境监测、温室大棚生产控制、节水灌溉、气象监测、产品安全与溯源、设备智能诊断管理等方方面面。农业物联网通过精细化生产提高现代农业的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历史数据分析与实时检测数据的结合,提供一个更加准确的模型和优化方案,终目标是实现持续价值农业的可持续性。

为进一步开拓农业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空间,农业部在一些省市陆续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来看,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现在农业部在省级物联网平台都做了相关的探索,各个省都有特色,都通过物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农民从以前的靠经验生产,变成科学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系统,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农业专家的指导和服务。

未来及市场规模

2000年,全球共有5.2亿个农场,其中没有一个农场连接到物联网;据预测,至2025年,与5.2亿农场相同的基地,这些农场将使用6亿个传感器,以支持农业物联网,这是向用于农业的技术进步的重大转变;至2035年,全球拥有5.25亿个农场,与2020年相比,传感器使用量将增长三倍以上;到2050年,将有5.2亿个传感器用于5.25亿农场。届时,农业物联网将粮食产量增加70%,能够养活96亿人。作物质量,作物生产力提高,资源节约和成本控制等,这些只是农业物联网今后要转变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几个基本方面。

在物联网支撑下,现代农业将被赋予新的特征,如:实时性(获取即时信息)、大数据(数据海量)、可控性(优化、高效)、融合性(多源信息融合)、智能化(物体赋予思想)、云服务(软件及服务,只求所用,不问何来)和个性化(针对性服务)。

未来,农业将实现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已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将被农业物联网的经营体系和模式所取缔。随着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农业物联网建设将从政府推动企业变革,转变为企业主动变革,形成依靠大量农业数据的分析、共享、使用等技术,改变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因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系统工程,政府将会出面统筹领导,产业链上下游各方会形成一致的协调与配合,且有技术标准,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呈现应用成本降低,应用水平提高等的新局面,相信农业物联网必将带来农业前所未有的发展。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