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本着"团结敬业,迈向二十一世纪,以高额投入,高科技装备,创一流产品、一流效益,服务于海内外用户"的宗旨。奉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人才、信息、质量、效率竭力满足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裂缝问题安全检测鉴定项目收录分析:
1.工程概况
某小区六层砖混住宅,建筑面积4500m。石形基础,承重墙体采用M U 10烧结普通砖,外墙厚370mm , 内墙厚240mm ; 墙体砌筑砂浆采用M 7.5水泥混合砂浆。楼板、屋面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板厚120mm , 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按7度设防构造设置地梁、圈梁及构造柱等。楼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该工程现已全面入住,因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楼板存在开裂、漏水等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受建设方委托,对该工程楼板混凝土现龄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对楼板裂缝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2.检测鉴定
2.1现场检测及结果
经现场勘察,该工程结构布置与设计图纸相符,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楼板混凝士现龄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并采用钻芯法对回弹结果进行修正,检测结果表明该工程楼板混凝土现龄期抗压强度可以满足强度等级C15的要求,但不满足设计强度等级C25的要求,楼板厚度为120mm , 满足设计要求,配筋情况符合设计中8 200的要求。
2.2裂缝原因分析
对该工程楼板按现有情况进行复核验算, 验算结果表明该工程楼板满足现行规范对承载能力的要求。经现场全面勘察,该楼楼板裂缝存在比较普遍,但在半年多正常使用情况下没有发生结构变形,这些楼板裂缝归纳有以下特点:
(1)通透性:这些裂缝有相当数量贯穿楼板截面,上下通透,板上浇水从板下渗出。
(2)无规律性:从板的结构受力角度看, 这些裂缝并不遵从板结构受力后内力的性质及分布规律的特点。在板的受荷拉应力很小或没有拉应力的区域存在开裂,有的甚至裂缝很重。从裂缝形态上看,有的平行支座,有的斜向走向,缝的中部开裂得深,向两端渐细。
(3)上宽下窄:从通透型裂缝明显看出裂缝在板的上表面开得宽,在板的下表面开得窄。分析上述裂缝特点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这些裂缝的产生与板的结构受荷无关,即与板的承载能力无关。因为对于- -个典型的受弯构件楼板来说,不可能在受压区产生受拉裂缝。但裂缝确实是由于某种拉应力超过了该区混凝土抗拉强度后产性的,这种拉应力不是板上的荷载作用的结果,这种拉应力来源于板成型后混凝土的收缩,当收缩受到边界条件约束则在板的平面内产生收缩应力,使板处于平面内受拉状态。这种内部收缩应力在哪一点上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就在哪里开裂。因为混凝土本身的不均匀性,而导致裂缝形态的不规律性和通透性。同时由于板的不同区域配筋位置、数量不同,钢筋对裂缝发生及开展的约束不同,也影响了裂缝的本身形态,以致形成板上表面受压区裂缝开展得宽,板下表面开裂得细。
混凝土硬化收缩是其本身的属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楼板都会产生这种开裂,这与工程材料和生产工艺有关,比如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骨料品种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化收缩,而反之, 混凝土强度增长水平和速率则是抗裂的有利一-面 ,如果混凝土强度上得快,可以超过收缩应力的水平,则也可以抑制或限制收缩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从板的生产工艺影响看,如果混凝土浇注好,振捣、养护的充分,则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减少初期收缩,降低收缩速率,无凝可避免开裂或减轻开裂程度,反之则对板收缩开裂不利。
2.3鉴定结论及处理意见
从上述分析可见,该工程楼板开裂为混凝土收缩自应力造成的,为非结构荷载开裂,这些裂缝的存在不影响板的承载能力,但由于其通透性会影响板的使用功能及耐久性,因此应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因该楼板现存通透裂缝,建议在板下裂缝处抹胶封闭,板上做3m m~5m m聚合物抗渗砂浆抹面,然后在其上做10m m防裂保护砂浆。保护砂浆宜掺U512减缩剂和阻裂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