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褐斑病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在抽梢、现蕾期,发病部位从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后期病斑中央为褐色,周围呈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猕猴桃发病规律:
猕猴桃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春季萌芽展叶后,在降雨条件下,病菌借雨水在猕猴桃叶片上进行潜伏侵染。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4-5月是侵染期,6月中旬后发病,7—8月为发病高峰期。秋季病情发展缓慢,但若在9月遇到多雨天气,病害仍然发生很重。猕猴桃落叶后,病菌在落叶上越冬。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园管理较差、栽植密度大、留枝过量、通风透光差及果园湿度过大均会导致该病害大发生。
猕猴桃褐斑病导致猕猴桃叶片大量提前脱落,严重影响今年产量及树势。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做好防治措施,用中草药制剂防病的同时营养复壮树体,生产出品质高的果品。
猕猴桃周年管理应以预防为主 在猕猴桃采果后清园、落叶2/3后清园、春季萌芽前半个月清园及时杀菌预防。此外在猕猴桃重要的几个关键时期分别是:猕猴桃展叶期、落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折几个关键时期用叶青+叶满+大蒜精油预防喷雾。必要时:老、弱、病、伤、累树可以着重用青枯灌点灵+微生物菌剂+叶满+蚯蚓蚓激酶(姚氏地宝)进行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