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节在隋朝时曾一度发展,一度停滞,至隋炀帝时再度兴盛。
唐朝是我国封建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明,国力强盛。元宵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经济文化的有力驱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的史籍称灯节为“灯影之会”,自此,元宵灯节则又称为“灯会”、“元宵灯会”了。
宋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指南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和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元宵灯节、灯会是科学文化的一种载体,自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自宋代始,元宵灯会上的艺术活动大大增加,形成了万众参与的大文化活动。“百艺群工竞呈奇技”,“百戏艺人各献奇技异能”,“每夕楼灯初上”,就有市民社团及艺人上街化妆游行,表演各种舞蹈、杵歌、傀儡、竹马等节目,“其多至数千百队”、“连亘十数里”。
元、明、清三代的元宵灯节仍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明清时期的元宵灯会更普及到全国各州县乡镇,只要是汉民族居住的地方,哪怕是边远小镇,也是“花灯烟火照通宵,锣鼓杂耍闹达旦”。各地在元宵前夕,都开设了灯市,灯的种类亦日益繁多。灯文化的发展沿着民间化、大众化的方向前行,元宵灯节以绚丽多彩的文化内蕴和风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民俗民情,其丰厚的文化内蕴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如同磁石般地吸引着千家万户,男女老幼。迨至民国时期,元宵仍称灯节历史渊源,京城首都的那种自上而下的大型节会活动已不复再筹,而灯节的种种民俗活动,娱乐项目仍在各地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