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回流比是污泥回流量与曝气池进水量的比值。当回流水质水量变化时,希望能随时调整回流比。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进行某种调节后,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显现,需要在几小时之后才能反应出来。因此,通过调节回流比,无法适应污水水质水量的随时变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但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通过调整回流比作为应付突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应急手段。
二、为什么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一般都要保持恒定
剩余污泥排放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功能及处理效果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很慢。比如通过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活性污泥中的丝状菌过量繁殖,其效果通常要经过2~3倍的泥龄之后才能看出来。也就是说,当泥龄为5d时,要经过10~15d之后才能观察到调节排泥量所带来的控制效果。
因此,无法通过排泥操作来控制或适应进水水质水量的日变化,即使排泥奏效,发生变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统,所以排泥量一般也都保持恒定。但需要每天统计记录剩余污泥排放量,并利用F/M或SRT值等方法每天进行核算,总结出规律性。
三、回流污泥量的调整方法有哪几种
(1)根据二沉池的泥位调整。
这种方式可避免出现因二沉池泥位过高而造成污泥流失的现象,出水水质较稳定,其缺点是使回流污泥浓度不稳定。
(2)根据污泥沉降比确定回流比
计算公式为:
R=SV/(100—SV)
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迅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缺点是当污泥沉降性能较差、即污泥沉降比SV较高时,就需要提高污泥回流量,结果会使回流污泥的浓度下降。
(3)根据回流污泥浓度和混合液污泥浓度调节回流比
计算公式为:
R=MLSS/(RSSS—ML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