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象概念
首先,建立孩子的「对象恒存概念」,即让他知道不管是生物或死物(一条鱼或一张纸),世界上所有的对象是不会因位置的转移,或观察者视线的变更,或其它认知行为(听到、闻到、走着等)的变更,而改变了它或他的恒存性。
其次,是建立孩子的辨认对象的能力,认识对象的名称,对象的属性(如大小尺码等),对象的特质、用途,对象的类别和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如雨天和水鞋、足球和球鞋等)等能力。
二.因果关系概念
让孩子认识到事情与事情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事情甲发生了,可引致事情乙的出现,家长可从以下方面引导孩子体验这种关系。
a.从物质世界中体验一些自然定律,如放开手,手中的物件便下坠;敲打对象,便会发出声音。
b.从社交活动中体验这种关系,学习与人相处之道,例如大声哭,妈妈便会跑来看自己;发脾气便会遭责骂,有礼貌便会讨人喜欢等。
c.协助孩子一起解决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与他们一起推理、分析,例如:父亲今晚迟了回家,可能是因为交通阻塞;肚子痛了,可能是因为自己吃得太多零食。
d.协助孩子明白行为背后的动机,例如:妈妈在冬天为孩子预备寒衣,是出于关心和爱。婆婆常常打电话来找自己,是因为婆婆挂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