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的物件想要高价出手联系我专业正规交易公司

  • 发布时间:2019-12-29 09:18:35,加入时间:2019年04月28日(距今1825天)
  • 地址:中国»广东»珠海:珠海市香洲区人民东路315号民强大厦三楼
  • 公司:珠海市故新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经理,手机:13527287953 微信:D13138129977 QQ:2358158782

明代宣德铜器极其罕见。宣德铜器开一代铜器之先河,把我国古代的青铜合金技术推向了一个顶峰。
宣德皇帝令臣工们用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洋铜经十二炼后铸造鼎彝器,开创了古代铜器铸造技术之先河,响誉中外的宣德铜器令一代代后人推崇备至、辛辛探寻。据史料记载:明宣德年间,宣宗皇帝朱瞻基因见郊坛宗庙及内廷所陈设之鼎彝(礼器、食器等的总称)均非古制,遂生复古之心,于是在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勅谕工部尚书吕震等人仿照宋人《考古图》、《博古图》诸书所记商周青铜器器形和内府所藏名窑款式典雅者铸造仿古铜器(祭祀及生活用礼器),如其中一道圣旨:“……贡良铜,厥号风磨色、同阳,迈询之臣下堪铸鼎彝,朕念郊坛宗庙内廷所在陈设鼎彝式范猥鄙,不足以配……其外如应补铸簠、簋、壶、尊、俎、豆诸器可仿古范制造,告成之日,著礼部太常寺司礼监协同尔工部按验进呈……钦此”,工部随即奉旨铸造(引自明吕震著《宣德彝器图谱》),这批铜器共用三万余斤风磨铜,系明初郑和下西洋从暹罗国(泰国)带回来的洋铜(“从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历时二十余年,共经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同时也少量进口生产物资,如从暹罗国进口铜。”[引自《中国古代史》]),经宣德皇帝要求十二炼后铸造,这样就把我国古代的铜合金冶炼技术推向了一个巅峰,郑和从遥远的西洋历经千难万险带回来的洋铜再经过十二炼后铸造,其材料价值已经胜过当时黄金的数倍,而且宣德皇帝还亲自督办和验收这批铜器,物力、财力花费庞大,光是朝中大臣就有30余人参与监制和管理,所铸之铜器(鼎、簋、壶、尊、俎、豆、爵、卤、薄、炉[即宣德炉]等诸器,后来有些人们误把鼎、簋这些形状有点象炉的祭器也算成了焚香炉,但他们不是香炉而是祭器)除部份归宫廷留用外,还奉敕分与诸王府。他开一代铜器之先河,把我国古代的铜合金技术达到极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其历史意义影响深远。文化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上至帝王将相,商贾,下至庶民无不为宣德铜器之魅力所折服。宣德铜器铜质精良、精细,在暗淡处能发现奇异的光泽,难怪乎明景泰兵部尚书于谦对宣德铜器之美这样评价:“色似黄金,音如钟磬”,明嘉靖著名书法大家、文史学家南京应天府通判祝允明赞叹宣德铜器:“当与商彝周鼎共宝、金玉同价,------金玉恒有而宣铜彝器传世颇稀。”这批铜器铸好后就封窑不铸了,七年后宣宗驾崩,后来,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特别是1449年10月,北方数十万瓦剌军围攻北京城达数十日,烧杀、猎取;还有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故宫收取变造和销毁---),因此,存世十分罕见,但也许有极其稀少的随着主人去了地下世界,而后来又传世的,这批宣德铜器都铸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铭文,其字体结构严谨、工整规范、气韵连贯、刚劲有力,系当时书法大家手书后铸造。铜器无论造型、纹饰、人物等虽有仿古的成分,但都有许多变化而具备宣德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征,为宫廷绘画大师和工艺雕刻大师的合作结晶,造型:宏伟浑圆、庄重古朴,文饰:粗犷、流畅、自由豪放,与同时期风格特征相似,人物:生动传神,精美绝伦。正值永宣盛世,因此宣铜彝器代表了明代制铜工业的水平,其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无法估量,为大中华一代盖世瑰宝!古董,古玩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东方民族风情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元代发展成熟后主要为外销瓷,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占主导地位,服务于皇室,普及于民间,外远播于世界,无论是在工艺技术、绘画水平还是产量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清代青花瓷器是清代瓷器生产的大宗,并为收藏者喜爱,此组清代青花碗碟,是典型的清代民窑作品,以青花缠枝莲花纹为主,造型美观、制作精细、画工精美。整体不失精致,胎质老道,釉面光亮润泽,青花发色雅致,纹饰描绘自然流畅,灵动精妙。充分体现了当时民间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更呈现了当时青花瓷器的广泛运用,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烧造脉络清晰,为世人再现了清代青花瓷器的发展历程,像这种碗碟一套保存品相完好的清代青花实属罕见,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