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 发布时间:2020-08-11 00:00:00,加入时间:2014年07月02日(距今4025天)
  • 地址:中国»山东»济南: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恒大帝景九号楼509
  • 公司:济南恒标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朱老师,手机:13290295266 微信:HBip8888 电话:0531-86953115 QQ:516571492

1. 出台背景及目的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以下简称“《测评要求》”和或“GBrdquo;)规定了不同级别的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测评通用要求和安全测评扩展要求。适用于安全测评服务机构、等级保护对象的运营使用单位及主管部门对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测评并提供指南,也适用于网络安全职能部门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监督检查时参考使用。

《测评要求》的出台替代了《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细化了单项测评的规定、增加了等级测评的拓展要求,并对测评力度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

2.《测评要求》测评方法及其框架

等级测评实施的基本方法是针对特定的测评对象,采用相关的测评手段,遵从一定的测评规程,获取需要的证据数据,给出是否达到特定级别安全保护能力的评判。具体方法有:

访谈

测评人员通过引导等级保护对象相关人员进行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以帮助测评人员理解、澄清或取得证据的过程。

核查

测评人员通过对测评对象(如制度文档、各类设备及相关安全配置等)进行观察、查验和分析,帮助测评人员理解、澄清或取得证据的过程。

测试

测评人员使用预定的方法工具使测评对象(各类设备或安全配置)产生特定的结果,将运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进行比对的过程。

单项测评

针对各安全要求项的测评,支持测评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单项测评由测评指标、测评对象、测评实施和单元判定结果构成。在对每一要求项进行测评时,可能用到访谈、核查和测试三种测评方法,也可能用到其中一种或两种。

整体测评

在单项测评基础上,对等级保护对象整体安全保护能力的判断。整体安全保护能力从纵深防护和措施互补两个角度评判。整体测评包括安全控制点测评、安全控制点间测评和区域间测评。

3.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测评力度有不同要求

《测评要求》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的测评力度有不同要求,这主要体现在测评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安全保护等级越高,测评广度就越大,深度就越深。其中,所谓测评广度越大,指的是测评需要在更多细节上开展,测试要求也更严格。所谓测评深度越广,指的是测评实施包含的测评对象更多。具体来说:

4. 单项测评与整体测评的基本内容

单项测评针对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和(或)安全管理中心进行测评,测评的内容根据安全保护等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但不限于对防盗窃和防破坏、边界防护、可信验证、身份鉴别、数据备份恢复、服务供应商管理、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安全事件处置、安全审计、数据保密性、资产管理等内容的测评。

整体测评主要从安全控制点、安全控制点间和区域间等方面进行测评和综合安全分析,从而给出等级测评结论。

5. 等级测评报告结果

等级测评报告会对测评结果中的不符合项或部分符合项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其所产生的安全问题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并判断其被威胁利用后对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造成影响的程度。最终,等级测评报告会给出等级保护对象的等级测评结论,确认等级保护对象达到相应等级保护要求的程度。其中,

符合,是指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

基本符合,是指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

不符合,是指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中低风险所占比例超过阈值。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1. 出台背景及目的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以下简称“《设计技术要求》”和或“GBrdquo;)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级到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的安全设计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特别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和大数据等新的应用场景提出了特殊的安全设计技术要求,适用于指导运营使用单位、网络安全企业、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也可作为网络安全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依据。

《设计技术要求》作为《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的替代,对应用领域进行了扩展,并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和大数据进行了专门性的规定,使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更加具体和规范,从而促使性国家标准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应用场

2. 不同等级的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目标

《设计技术要求》针对不同等级的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规定了不同程度的设计目标,具体如下:

第一级:

按照GB对第一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实现定级系统的自主访问控制,使系统用户对其所属客体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二级:

按照GB对第二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在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安全审计、客体重用等安全功能,并实施以用户为基本粒度的自主访问控制,使系统具有更强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力,并保障基础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可信。

第三级:

按照GB对第三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在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基于安全策略模型和标记的强制访问控制以及增强系统的审计机制,使系统具有在统一安全策略管控下,保护敏感资源的能力,并保障基础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可信,确保关键执行环节可信。

第四级:

按照GB对第四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建立一个明确定义的形式化安全策略模型,将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扩展到所有主体与客体,相应增强其他安全功能强度;将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结构化为关键保护元素和非关键保护元素,以使系统具有抗渗透的能力;保障基础计算资源和应用程序可信,确保所有关键执行环节可信,对所有可信验证结果进行动态关联感知。

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框架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包括:1)各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2)及其安全互联的设计。所谓安全保护环境,指的是“一个中心”管理下的“三重防护”系统,针对安全管理中心建立以计算环境安全为基础,以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为保障的系统安全整体体系。所谓安全互联,指的是定级系统互联,其由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组成。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框架

其中,“一个中心”、“三重防护”以及定级系统互联的定义如下:

安全管理中心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或区域。

安全计算环境

对定级系统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及实施安全策略的部件。

安全区域边界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计算环境边界,以及安全计算环境与安全通信网络之间实现连接并实施安全策略的部件。

安全通信网络

对定级系统安全计算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实施安全策略的部件。

定级系统互联

通过安全互联部件[1]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2]实现的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之间的安全链接。

4. 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

本文以第三级系统为例(具体事例可参见《设计技术要求》附录B),向大家简要说明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的要点。

首先,根据“一个中心”管理下的“三重防护”系统要求,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应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安全管理中心、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以及安全通信网络。其次,每个部分下又由一个或若干个子系统[3]组成。最后,《设计技术要求》从安全管理流程与访问控制流程角度对子系统策略初始化流程、计算节点启动流程、计算节点访问控制流程、跨计算节点访问控制流程以及跨边界访问控制流程等主要流程做出了要求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