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社会化的发展,他们不仅产生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同时也产生了在从事社会活动中与同龄儿成群结伙的要求。但由于其年龄和认知发育的特点,他们不可能参加成人的社会活动,于是就产生了儿童特有的活动形式--游戏。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的形式,随年龄的增长,从喜欢独自一人的单独游戏逐步发展到社会性程度较高的、有组织、有分工的合作游戏;从较简单的想像性游戏(如给布娃娃吃饭、穿衣),发展到创造性游戏(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3岁后儿童的游戏以创造性游戏为主,其游戏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如用语言动作表现开汽车、打针);在游戏中,具有明确的主题(如过家家);并在游戏中充当角色(如职帧⒙杪璧龋~5岁儿童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对游戏有了设计、计划和安排,并具有初步的克服困难、想办法的能力。如男孩常常扮演当司机,利用小凳当汽车,学着开车的动作,有指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孩子还能组织其他小朋友当乘客,撕小纸片当车票等,女孩则常常扮演老师,组织学生听课,或扮演医师给别人看病等,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增长,5~6岁后,逐渐代之以规则性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要求大家遵守约定的一些规则,来决定胜负,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在游戏中满足探索的需要、逐渐学会与小朋友谦让、友好、合作,在集体游戏里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如何使自己的行动与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别的儿重协调、学会克服困难,因而促进认知和社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