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检测环氧乙烷残留量?
有些口罩在生产时,会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环氧乙烷有杀菌作用,在工业中常用于制作杀菌剂和消毒剂。同时,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若口罩经环氧乙烷灭菌或消毒处理后,可能会有一定的残留。因此,标准规定:经环氧乙烷灭菌或消毒处理的口罩,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得10μg /g。
注:
1μg(微克)=0.0000001g(克)(100万分之一克)
.医用口罩的质量要求是否一定严于工业用防护口罩、民用防护口罩?
不一定。
三种类型的口罩使用环境和佩戴人群不同,所以质量标准的考核项目和指标要求也各有侧重,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比如:“合成血液穿透”是医用防护口罩(GB《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和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的关键质量指标。而民用防护口罩和工业防护口罩(GB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则不需考核。
“颗粒物过滤效率”是工业用防护口罩、民用防护口罩(GB2626-2019《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的关键质量指标,要求比医用外科和医用一次性口罩标准(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YY/T0969-2013《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严格。
如何合理科学按需佩戴口罩?
以下场景选用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高风险暴露人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等。
较高风险暴露人员: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对密切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疫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以下场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
等风险暴露人员: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从事疫情相关行政管理
以下场景选用医用一次性口罩:
较低风险暴露人员:超市、交通工具、电梯等人员密集区的公众、室内办公环境、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患者、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构儿童及在校学生等。
居家和通风良好、人员密度低的场所可不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