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旱厕改造术语介绍:农村改厕对不能纳入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的自然村常住农户非卫生厕所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方便、卫生和舒适的使用环境,且具有一定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功能的一个过程。户厕供农村家庭成员便溺用的场所,标准户厕由厕屋、厕具(便器、冲厕器具)、三格化粪池等组成。装配式三格化粪池是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便由进粪管进入第1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内部空间分为初级腐化、深度腐化、澄清无害化功能的化粪池;材料多为聚乙烯、玻璃钢等,由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也称为一体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指粪渣、粪皮、尿液等经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农业、林业等土地利用。
农村改厕规定农村改厕应实现无害化,疾病,保障村民身体健康,环境污染。本导则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角度出发改厕入户,提出“单户分散+不直排+资源利用”的模式。改厕后,粪便污水经三格化粪池无害化处理后宜作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三格化粪池粪渣及粪便污水严禁直接进入雨水管道、河道或沟塘内。
化粪池选型:三格化粪池应选用无害化、 防腐性能好且具有防渗漏功能的材料, 使用聚乙烯、玻璃钢等材质。三格化粪池宜选用装配式,便于安装且质量优良。改厕中三格化粪池容积选择可参考下表中的数值 。三格化粪池第1池、第二池、第三池容积比例为 2:1:3。三格化粪池贮留粪便的有效时间, 第1池不小于 20天,第二池不小于 10 天,第三池原则要求为一、二池有效时间之和。
农村改厕厕屋、厕具标准有哪些?便器排污孔直径应大于等于100mm,按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的距离应依据便器型号合理确定,距边墙不小于400mm。便器与进粪管应连接紧密并可拆装,以方便清除粪便和粪渣。厕屋建设面积不应小于1.2m2。厕屋须有门,户厕门的最小净尺寸不应小于0.7m(宽)×2m(高)。厕屋内地坪的高度应至少高于室外地坪100mm,雨水倒灌至户厕内。厕屋应配置内部照明并且通风良好。
池坑开挖与回填注意事项池坑的开挖、支护方式应充分考虑土质、地下水等情况,确保周围建筑及施工安全。为确保池壁的稳定性,宜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对池壁加以保护,支护可采用木桩支护、钢管支护等形式。池坑周围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荷载时,不应影响池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池坑挖好后,应采取防护措施,水灌入池内;为避免坑底地基松动,应将池底原土分层夯实后,加铺垫层,化粪池沉降。三格化粪池池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200mm,并应避开道路。池坑回填完毕,维护口上平面应高于地坪100mm,雨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