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他1863年生于中国湖南省湘潭县。1957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5岁。出身农民、家境贫寒。青少年时做雕花木工,随后从事中国画、书法、篆刻、诗文创作。56岁定居北京。他一生创作绘画作品数万件,其成就卓著,成为中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1953年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曾任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获得国际和平奖金,1958年被推举为世界10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艺术享誉世界。 齐白石的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杰出代表。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材质而言主要是以蚕丝制成的绢和稻草加工的宣纸为载体,它们具有吸水、泛化渗洇、多变而透明的特点,又以黑墨为主,用水作调和剂,再加上主要工具是用毛笔与汉字的书写方法融入,以线条为主勾勒皴染而成,呈现与世界各国的绘画纸张显示出完全不同的特殊效果,和西方绘画相比产生巨大的形态差异,因此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日本、韩国亦有宣纸是学习中国的) 中国画的精神层面与古代的哲学、文学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国画家不仅要具备极强的技艺本领,而且强调文化修养。李可染曾说:“一个画家必须具备哲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胸怀、诗人的情感、杂技演员的技巧。”中国画所表现的美旨在使人超脱现实,可使人领悟大自然之美,表现艺术家的人文情怀,表现客观物象的妙趣。常常在隐喻之中表达画家的思想、时代认知和人生态度。 中国画是具象艺术,但是不去摹仿客观作如实描写。画家把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作笔墨语言的形式化,升华为意象,提炼概括为传神,达到完全超脱客体而主观性为主的意象美之化境,所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美为本质特征。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很好的发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与独到之处。属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文人画体系,他的绘画艺术既有深厚的传承又有非凡的创造。他在山水、花鸟、人物诸方面造诣高深,尤其擅长花鸟鱼虫,以大写意为见长,他曾有“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雄心壮志,在农村生活的体验中,营造自己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从司空见惯的山村农舍、耕牛牧童、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飞禽昆虫等等百十种对象中获取灵感,而抒发他的感情。并且总结出中国画最理想的艺术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遵循儒家中庸和谐之美的理念,使意象之美在他的绘画中达到极致。他认为:“太似是媚俗,不似是欺世,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他的绘画理论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