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频调制中频的优点
(1)中频被低频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的电流成为调制中频电流;
(2)因为调制中频电流兼备低频电鱼中频电两种电流各自的特点和治疗作用,所以治疗深度加强,多用于肌体深部病患处消炎止痛
(3)不产生电解刺激作用
2、电致孔技术
电致孔技术是采用适当的瞬时高电压脉冲干扰细胞膜中的脂质双分子层的结构,使皮肤形成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通道,从而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通透透性,以促进经皮给药的一种方法。
3、直流电疗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将电极置于选定的穴位上进行治疗,称之直流电穴位疗法
(1)是将直流电通过电极传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2)直流电对人体的作用取决于其在组织中引起的物理、化学变化。
(3)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导体,在直流电场的影响下,体内进行着电解、电泳、电渗;体内的离子浓度、蛋白质、细胞膜通透性、胆碱酯酶、pH值等均产生变化。
(4)直流电疗法可以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营养和代谢,加快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等。
(5)一般用来治疗慢性炎症、皮肤缺血性溃疡、血栓性静脉炎、骨折、神经损伤、疼痛等。直流电疗法既可全身治疗,也可局部治疗还可将电极放八体腔内进行治疗,以及电水浴等。
4、干扰电流(又名交叉电流)疗法,是将两种不同频率的正弦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场,在深部组织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电流,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干扰电流具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且持续时间较长,50Hz固定差频的干扰电流作用20分钟后即可有显著的变化,皮肤温度可平均升高2℃。当用于干扰电流作用颈、腰交感神经节处,可引起相应的肢体皮肤温度升高,血循环加强。因此,干扰电流作用,可加快对渗出、水肿和血肿的吸收。一般治疗2~3次消退已很明显,6~8次常可消失。
(2)镇痛作用 干扰电流的镇痛作用亦较明显,100Hz固定差频及0~100Hz或90-100Hz变动频的干扰电流作用20分钟后,皮肤痛阈明显上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3)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对运动神经和肌肉有刺激作用。人体易于耐受,可应用较大的电流,且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亦大,故用于周围神经损伤较低频电三角波优越。
(4)对内脏平滑肌的作用 干扰电流能在机体深部组织组织产生0-100Hz的差频电流,可促进内脏平滑肌活动,提高其张力,改善内脏血液循环,调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临床上证明治疗胃下垂,习惯性便秘,术后尿潴留疾病时,干扰电疗比间动电疗优越。
(5)对植物神经的调节作用 干扰电流作用在星状神经节时,对正常人血压无显著影响,但对高血压患者使血压下降,说明干扰电流对植物神经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