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城市里的可回收垃圾主要是靠到处可见的拾荒者和收垃圾的人回收的,像饮用水的塑料瓶、报纸、纸包装盒,他们甚至可以从腥臭的厨余垃圾中翻捡出空塑料瓶,还会向家庭整理好的可回收垃圾支付金钱。这个过程是高度市场化的,是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回收的垃圾一定是高度可回收的,他们因此获得了收入,养家糊口,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市场。 现在因为一些原因,大城市清退了低收入的拾荒者等收垃圾的人,垃圾分类中的可回收垃圾几乎是另起炉灶,基本摒弃了原有的参与者。当然,我们并不能美化原有的拾荒者,他们能解决的可能只有可回收垃圾,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他们没有分类、处置的兴趣。尽管如此,垃圾分类的主体由专业的、市场化的拾荒者退回到普通居民、拿固定工资的街道干部和小区志愿者,他们并不比普通人专业多少,也无法从回收垃圾中获利,可回收垃圾的质量必然是降低的。激励机制也决定了,财政必然要大量贴补资金或者给他们压力,才能让垃圾分类的这个系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