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公认的一种循证心理治疗方法。
家庭治疗适用于所有年龄段人群,主要处理由家庭冲突、创伤所引起的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其他心理治疗取向的治疗师也会在自己的治疗方式中整合家庭治疗的思想和技术;所有的心理咨询教育中都会开设家庭治疗课程,很多专业心理工作者会主修家庭治疗。
Psychotherapy Networker曾评选过过去25年,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治疗师其中就有4位,是家庭治疗师。
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治疗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家庭可助其成员也可害其成员。一个家庭对于其成员究竟是有助或是有害,乃视到底是个什么家庭而定。
家庭治疗将注意力从个人身上扩展开。个人并不能单独存在于天地间,而需要作为家庭甚至社会中的一员存在。
系统论是家庭治疗典型的理论基础。整体与部分之间经常存在着极其密切、互为因果的关系。
每个人的行动和思维都不仅仅受他自己单独支配,还强烈地受到他所在的家庭的影响。
正是因为每个人不可能和家庭割裂出来,每个人既是创伤的受害者,也是伤口的治疗者。 疗愈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关系,才可能帮助问题的改善。
家庭治疗干预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成效显著。多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家庭结构、夫妻关系、父母个性密切相关,父母一起参与进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说,家庭治疗是问题孩子的福音。
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庭远远凌驾于个体主观意愿之上,只有整个家庭决定改变,改变才能真正发生。
老师介绍
唐登华
著名心理学家
著名家庭治疗师, 中德班家庭组专家
北大六院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家
中央国家机关健康大讲堂讲师团专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
唐登华是中德家庭督导班中方负责人,中德高级家庭治疗班中方教师。他在国内家庭治疗流派里,是重量级的专家。
作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唐登华从事精神卫生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多年,近30年一直研究家庭治疗。
课程介绍
课程设置
本次课程教学,照搬中德班集训模式:
上午大组教学;下午先分组教学(每组15人),
后进行三人小组,再回归大组答疑解惑、回馈分享。每组配备一名中德家庭班受训背景专业助教老师。
课程安排
第一次集训(4天)《家庭治疗中的评估》
1. 家庭生命周期——认识眼前的家庭 a. 了解家庭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命题与任务 b. 快速识别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家庭的常见冲突 c. 观察评估家庭成员角色、成员间亲密关系及界线 d. 在社会文化背景结构下理解家庭成员个体的身份和发展 |
2. 系统观——全新的人类问题观,行为理解观&症状发展观 a. 了解边界、系统、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关系,抽丝剥茧家庭动力格局 b. 学习系统观和控制论——家庭治疗中中如何扰动家庭系统,重建新的平衡 c. 学习家庭治疗个案概念化——理清个案中的线性因果与循环因果 d. 从系统观的哲学基础,进一步挖掘家庭问题的“真实”面 |
3. 家谱图——简明清晰的家庭治疗工具 a. 了解家谱图的应用场景、特点及优势 b. 学习家谱图的类型、符号图例——快速呈现家庭关系和代际传递模式 c. 现场示范,手把手教你画家谱图、 |
4. 现场案例演示 a. 面向学员征集临床个案,现场案例环节开始前先进行个案背景报告 b. 1.5小时现场咨询,学员外圈观摩 c. 老师回归大组,讨论咨询中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
第二次集训(4天)《家庭治疗中的访谈与治疗思路》
1. 交流的基础——理解家庭中及治疗中的沟通 a. 学习人类沟通的语言学原理,换个视角看”沟通“ b. 了解信息的四个维度,从“误解、好斗、顺从、回避”等沟通风格理解人格特征 c. 了解何为无效沟通及其危害。学习有效处理冲突的沟通方式 |
2. 治疗中的资源——关注家庭成长的动力 a. 帮助来访者开启不同的冲突解决思路——从资源的角度解读症状 b. 帮助来访者通过可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 c. 半满的杯子VS.杯子空了一半——帮助家庭构建新思路解决问题 |
3. 假设——制定治疗思路 a. 紧扣假设的主题,学习如何通过假设收集新的信息 b. 学习构建"指导性假设",并用客观信息及主观观察评估其有效性 c. 学习在临床治疗中寻找关系的“一致性”,构建系统层面的治疗假设 |
4. 现场案例演示 a. 面向学员征集临床个案,现场案例环节开始前先进行个案背景报告 b. 1.5小时现场咨询,学员外圈观摩 c. 老师回归大组,讨论咨询中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
第三次集训(4天)《家庭治疗中的技术与干预》
1. 循环提问——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a. 了解循环提问的层次和关注点,聚焦循环提问的有效性 b. 掌握提问的不同结构,激发家庭成员间的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创造新的可能性 c. 掌握提问的不同维度,建立联结,重构家庭成员的行为、情感、信念、意向及关系 |
2. 家庭雕塑——帮助家庭成员理解彼此 a. 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家庭系统对个体的影响,学习如何在日常互动中改善关系 b. 学习萨提亚家庭雕塑的构建及干预过程 c. 学习系统式结构排列的特点、分类及临床应用 |
3. 首次访谈——建立治疗关系,搜集治疗信息 a. 如何快速地在初始访谈中与来访者建立治疗联盟? b. 掌握初始访谈需要涵盖的内容:治疗背景、咨询目标、转诊背景、建议话题 c. 学习初始访谈的访谈技巧:询问背景、探讨差异、挖掘资源、承上启下 |
4. 现场案例演示 a. 面向学员征集临床个案,现场案例环节开始前先进行个案背景报告 b. 1.5小时现场咨询,学员外圈观摩 c. 老师回归大组,讨论咨询中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
课程时间及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具体报名后获取)
第一次集训:
2021年07月09 — 12日,连续4天
第二次集训:
2021年09月03 — 06日,连续4天
第三次集训:
2021年 10月15 — 18日,连续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