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技术在橡胶助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橡胶助剂废水主要来自于橡胶助剂生产过程中的过滤母液和水洗工序。这类废水的含有苯、萘、胺等各种污染物,COD含量非常高,同时还有高浓度的钠盐,是一种非常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含盐废水。近年来,微电解技术应用广泛,对橡胶助剂废水处理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橡胶助剂废水的特点
1. 含盐高。主要橡胶助剂的生产都有酸碱调节或氧化反应等反应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钠或硫酸钠等盐类,有的产品的橡胶助剂废水含盐浓度甚至可达百分之7以上。
2. 浓度大。为了提高单位时间产品产出量,同时降低废水量,这样形成的母液中COD的浓度非常高,有些产品产生的母液水的COD可以达到数万mg/L。
3. 污染因子多且变化大。橡胶助剂废水的成分复杂、色度高、COD含量高,含盐量高,难以生化降解,不适用于生化处理。
微电解技术处理橡胶助剂废水的原理
微电解技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微电解技术设备中填充的填料产生“原电池”效应对废水进行处理。“原电池”以废水做电解质,通过放电形成电流对废水进行电解氧化和还原处理,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微电解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OH] 、[H] 、[O]、Fe2+ 、Fe3+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进一步氧化成Fe3+,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能大量絮凝水体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
橡胶助剂废水的处理困难,以蒸馏法、湿式氧化等物化处理工艺为主的传统处理工艺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操作条件苛刻,不利于规模化实施。以微电解技术为主体的物化工艺则反应速率快,使用范围广,工艺流程简单、投资费用少、处理效果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