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E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预热、拋丸除锈、加热、环氧粉末喷涂、胶粘剂包覆、水冷、聚氯乙烯包覆等过程。经过除锈后的钢管表面呈白亮、光滑状态。除锈等级若达不到规定标准、锚纹深度不足会影响熔结环氧粉末与钢管的粘结力。锚纹深度过大会在熔结环氧粉与钢管间形成独立腐蚀空间,加剧管道腐蚀。表面潮湿和粉尘沾污二次污染、则不易被发现。
“挤压聚乙烯防腐管露天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若需超过6个月以上时,应用不透明的遮盖物对防腐管加以防护”,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受沿线土地所有者诉求影响,施工受用地影响较大,不能按期施工,现场堆放时间大部分超过6个月,很少有管理单位采取遮盖措施,影响了使用寿命。
管道运输、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划伤、磕伤等情况,GB/T23257-2009《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标准》规定;对小于等于30 mm的损伤,宜采用辐射交联聚乙烯补伤片修补,对大于等于30 mm的损伤,采用补伤片修补后外包敷一条热收缩带”。在实际工作中,基于施工费用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限制,特别是管道测试线焊接后,很少见到对大于等于30 mm的损伤采用补伤片修补后外包敷一条热收缩袋。
目前,与PE层配伍的材料较少,对在役管道补伤常用的材料有热熔胶+补伤片、热熔胶+补伤片+收缩带、粘弾体+防护带,冷缠带也在局部使用。补伤、补口材料与管体及PE防腐层的粘结、密封要良好,否则补伤材料与原材料“不相容”,就会出现“两层皮”现象。对于运行中的输气管道而言,管道补口不能采用热熔胶收缩带,因为烘烤过程中,管内介质会将烘烤中热量带走,热熔胶不能完全熔融。而建设中的管道和停运中的管道则不受此影响。因此运行中的管道和投用前的管道在使用材料上是要区别对待的。
在山区施工,细土回填很难保证,一些施工单位甚至采用碎石装袋做管墩,管道回填后,管道下沉,防腐层直接被石块磕伤。修建截水墙等隐蔽工程时,石块直接倾倒在管沟内,造成石块滚动砸伤防腐层。
热收缩套需事先套入管道,主要用于管道补口、热煨弯管防腐。热收缩带主要用于管道补口防腐及防腐层大面积损伤、缺陷的补伤,带固定片。二者在3PE补伤、补口中广泛应用,施工中主要问题是表面光洁度不够、加热不均匀、温度不够,会出现翘边、失粘,将会由于阴极保护屏蔽,导致管体腐蚀。且外检测不易发现。资料显示,西气东输大部分外腐蚀均发生在管道补口处,产生失效的原因主要是热收缩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