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儿童安全包装的发展与现状

  • 发布时间:2024-03-05 00:00:00,加入时间:2016年07月11日(距今2897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后瑞第三工业区
  • 公司:深圳贝德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祝工,手机:18682284367 微信:Beide258 电话:0755-27454498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由于误食而造成的意外伤害位居第三位。然而这些损失通常是可以避免的,除了监护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外,大力提高儿童安全包装意识、推广儿童安全包装方法,将是进一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隐患的根本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将意外伤害列为世界范围内人群的第5位死因。而国内,儿童因意外引起的死亡已占儿童总死亡率的50%左右。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已超过4种最致命的儿童疾病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致死率的总和。

近几年来,儿童中毒事件呈增多趋势,多为急性中毒,发生年龄高峰为幼儿和学龄儿童。儿童急性中毒主要是误服有毒物品(如农药等),这类中毒占儿童急性中毒事故的30%以上;其次是一氧化碳中毒,占25.7%。此外,食物中毒占16.8%。

儿童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和安全意识以及识别能力差造成的。他们天生好奇善于模仿的本性,使他们比任何人更容易中毒。孩子们往往喜欢用味觉来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不幸的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日常的用品如化妆品、家清洁剂以及药品可能被儿童吞服,从而可能导致致命的中毒。

目前国内外儿童安全包装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是最早进行危险品“儿童安全包装”研究并制订其测试方法标准的国家,于1970年颁布了《有毒品安全包装条例》( Poison Prevention Packaging Act,PPPA),由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CPSC)负责执行。该条例要求对有潜在危害的家用产品进行儿童安全包装,通过多年的实施,使得因儿童误摄入有毒家用产品(包括药品)而中毒死亡的数目显著下降。国际标准化组织包装技术委员会 和欧共体各国滞后了二十余年才制定了相关儿童安全包装的标准与法规。

1970年12月30日美国颁布《有毒品安全包装条例》,该项立法对儿童误服有毒品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儿童与有害化学物质之间创造一个安全屏障,才有可能控制造成中毒事故的各种误摄入的因素。1970~1972年FDA负责执行PPPA,之后把管辖权交给了CPSC,PPPA授权CPSC,要求家用产品和药品都要经过“特殊包装,以免儿童误摄入造成严重后果。PPPA对特殊包装的定义为:“·重…·一种用于儿童安全的包装,其设计结构使五岁以下儿童在合理时间内难以开启或取出一定数量的有毒或有害物质,但对正常成人来说却不难开启,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包装使所有儿童在合理时间内不能打开或获取一定数量有毒或有害物质。”该条例中规定,儿童安全包装使用性能测试包括测试其儿童安全性和成人有效性两个方面,年龄在42~51个月的儿童和18~45岁的成人是测试的对象。然后在1975年制定了 ASTM D3475-1995《防止儿童开启的包装品的分级方法》

一:美国儿童安全包装的标准与法规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目录中,有关儿童安全包装的标准有九条:

(1)标准号: ASTM D3968-1997(2002)

标准/规范中文名:IIIA型防儿童开启的关闭器的旋转力矩的试验方法

(2)标准号: ASTM D3469-1997(2002)

标准/规范中文名:防止儿童开启的可脱开的IIA型突耳状闭锁器垂直力测定的试验方法

(3)标准号: ASTM D3470-1997(2002)

标准/规范中文名:防止儿童开启的IIA型闭锁器可御式耳状带的试验方法

(4)标准号: ASTM D3472-1997(2002)

标准/规范中文名:将防止儿童开启的IA型关闭器反向棘爪扭矩的试验方法

(5)标准号: ASTM D3473-1988

标准/规范中文名:启动某些防止儿童开启的快速闭合盖所需升力的试验方法

(6)标准号: ASTM D3475-1995(2003)

标准/规范中文名:防止儿童开启的包装品的分级方法

(7)标准号: ASTM D3480-1988

标准/规范中文名:防止儿童开启的快速啮合包装品所需开启或使活动的拉力的试验方法

(8)标准号: ASTY D3481-1997(2002)

标准/规范中文名:将防止儿童开启的两个同时反向运动的关闭器的两部分分开所需力的试验方法

(9)标准号: ASTM D3810-1997(2002)

标准/规范中文名:IA型防止儿童开启的关闭器的最小应用力矩的试验方法(目前美国标准引用ASTM D3475-1995来测试)

二:国际儿童安全包装的通用标准与法规

198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包装技术委员会(ISO/TCl22)制订了IS08317《儿童安全包装—可重新封口包装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正式在国际上提出了“儿童安全包装”这一概念,并对其要求和试验方法作了规定。随后欧共体也提出《关于危险品包装的欧共体指令(67/548)》,规定此类产品应使用儿童安全包装,并且应符合国际标准IS08317的规定。随后CEN又出台了EN862《包装-儿童安全包装-非药品类不可再次封闭包装要求与测试程序》,作为对儿童安全包装的系列测试的补充。目前世界上已存在多种基于这类测试方法的儿童安全包装。

三:儿童安全包装测试对包装的要求

1.包装材料不应产生可能危害人或其他生命的物质

2.在有害内装物的包装上,应标明有关的安全警示和使用方法;

3.有害内装物的包装应同食品或饮料的包装明确区分开来,必要时,采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或其他方法进行区分,避免消费者误解;

4.一包装开启方法应合理、方便,并且特别要考虑弱消费者(如儿童、残疾人)的不同要求;

5.对有害内装物包装应设有安全闭锁装置,该装置既应使儿童难以开启,同时又便于残疾人打开;

6.包装尺寸、大小与形状均不应使消费者对其内装物的含量产生误会;

7.包装规格应适合其最终用途与产品的平均消耗速率,以保证在合理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在保质期内消耗完内装物

8.避免过分考究的包装,在不违反其他要求时,应采用最廉价的材料,尽量减少付加到产品价格上的包装成本

四:防止儿童打开包装测试的流程:

(一).儿童组

1.试验小组组成

(a)人数:200名儿童

(b)年龄与性别:年龄在42-51个月之间(包括42个月和51个月在内,以下同年龄和性别应均匀分布;

(c)尽可能代表整个国家人口的不同社会阶层、种族和文化背景

(d)身体健康,无明显的生理和智力缺陷,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e)参加这种试验的次数不得多于一次(包括基于不同原理的各种开启型的包装试验)。如果让一个孩子参加一次以上的试验,则两次试验之间的间隔至少为一周

2.防止儿童打开包装测试实验地点:

应在儿童熟悉的地点,如他们就读的学校或幼儿园进行试验,但应将试验儿童与学校其他人员分开并避免外来的干扰。应从人口分布不同的地区选择若干个地点,试验不定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完成。

3.试验方法:

(a)儿童试验应成对进行,每对应在一名公正的、有相应资格的、擅长于与儿童打交道的人员监督下进行。如果必要,在对与对之间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在同一房间内可同时安排5对儿童进行试验。他们可以采用他们认为方便的姿势和位置。在试验过程中,如果某个儿童想溜走,监督人员应加以制止;并诱导该儿童回到自己的位置,要求他(她)继续进行,但不应给予打开包装的任何提示。这种情况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b)在第一个5分钟内,即在示范前,将包装发给每个儿童,他们可以用自己愿意的任何方法打开包装,不要阻止儿童用牙齿或其他方法打开该包装。除作为儿童安全包装的一个部分所专门提供的工具或装置之外,不允许儿童使用任何其他的工具或器 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儿童没有注意到可以使用那种工具,直到示范前,均不必提醒他们注意。

如果某个儿童在5分钟内成功地打开了这个包装那么这个儿童应留在其试验区域,直到该时段结束。

(c)在第二个5分钟开始前,让在第一个5分钟内没有打开包装的儿童观看监督人员把一个包装打开并将其封口,不要把重点放在开启动作上,也不要有任何口头提示然后再给这些儿童5分钟去开启包装

(d)每个5分钟时段后,应记录下某个儿童是否打开了包装。如果该儿童成功地打开了包装,应记录是在示范前还是在示范后。同时记录下是用牙齿还是用其他方法打开了包装

4.对儿童组试验结果的判定

(a)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试验小组中至少有85%的儿童在5分钟内不能打开包

(b)在没有示范的情况下,试验小组中至少有80%的儿童在5分钟内不能打开包装;对在第一个5分钟内未打开包装的那些孩子作示范后,在第二个5分钟内仍有80%的儿童不能打开包装。

(二).成人组

1.试验小组组成

(a)人数:100名正常的成年人;

(b)年龄与性别:女性应占70%,18-60岁(18和60岁在内,以下同)的成人应占80%;6l-65岁(61和65岁在内,以下同)的成人应占20%。也就是说,参加试验的18-60岁成人与61-65岁的成人之比应为4:1

2.试验方法

将包装品与其他附件和怎样打开这个包装并将其正确地重新封口的说明书(该说明书内容印在包装上或包装内提供给消费者),一起发给每位成人

不作打开包装和重新封口的示范,给5分钟时间,让每个成人阅读说明书、打开包装并正确地重新封口,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对成人组试验结果的判定

在不作示范的情况下,至少有90%的成人能够在5分钟内正确地打开并重新封口包装。

五:试验报告基本内客:

a)检测机构名称

b)检测日期

c)包装容器生产商;

d)检测监督人的姓名

e)试验用包装容器的详细描述;

f)对试验用内装物替代品的描述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