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腐蚀范围:主要检测不锈钢和含铬的镍基合金在含氯的氧化环境中的耐缝隙腐蚀性能。
缝隙腐蚀基本原理:由于金属表面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形成狭缝或间隙(0.025~0.1mm),并有介质存在时在狭缝内或近旁发生的腐蚀称为缝隙腐蚀。腐蚀初期,氧去极化腐蚀在缝隙内、外均匀进行,因滞流关系,氧只能以扩散的方式向缝内传递,使缝内的氧消耗后难以得到补充,氧化还原反应很快终止。而缝外的氧随时可以得到补充,氧化还原反应继续进行。缝内、外便构成了氧浓差电池,其中缝内是阳极,缝外是阴极。随着腐蚀的进行,腐蚀产物在缝口,逐步形成一个闭塞电池。此时缝内的金属阳离子难以扩散,促使缝外的阴离子迁入以保持电荷平衡,从而使缝内的介质酸化,加速了阳极的溶解。而阳极的加速溶解又引起更多的阴离子迁入,使得整个腐蚀加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