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在储藏过程中, 会受天气、温度、湿度、微生物活动、害虫等因素影响, 储藏不当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劣变。每年4-5月份,很多猪场会出现霉菌毒素中毒现象。近期因天气变暖,霉菌生长与繁殖营养物质和温度条件满足, 饲料保质期缩短霉变加速。
霉变的饲料适口性以及营养价值下降, 造成资源浪费, 还会对动物的生长性能和健康造成影响。在饲料中正确使用防霉剂, 可有效抑制饲料的霉变, 减少损失。
研究表明:在原料中水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 双乙酸钠可进入霉菌细胞内, 通过对酶活性的破坏而使霉菌死亡。
丙酸钙已广泛用于饲料防霉剂, 相较于其他防霉剂其抑菌谱最广, 对大部分真菌和少部分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洪亦武等的研究表明, 丙酸钙对酵母菌、黑曲霉菌、灰绿曲霉菌和烟曲霉均等十几种霉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双乙酸钠主要依靠游离出的乙酸分子破坏细胞内的酶系统来抑制微生物的活性, 游离的乙酸也可以有效降低饲料的pH, 这与双乙酸钠组的pH值一直低于其他两组吻合。
黄通旺研究表明:在普通饲料中添加0.1%的双乙酸钠可有效抑制饲料中霉菌的生长, 且作用时间可以持续40天左右。石传林等在用双乙酸钠作为青贮饲料防霉剂时发现, 添加双乙酸钠的青贮玉米秸质地松软, 颜色黄绿、腐烂少, 霉菌计数结果显示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这与本试验结果相一致。
在本试验中:添加双乙酸钠和丙酸钙以及对照组的发酵饲料中乳酸菌数量总体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丙酸钙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强。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 添加双乙酸钠和丙酸钙的两组发酵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能是两种防霉剂抑制了霉菌的大量增殖,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依然可以被乳酸菌利用进而生长, 而对照组中, 乳酸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说明霉菌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可能竞争性的抑制乳酸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