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量检验检测检测腐蚀实验室可以进行的腐蚀试验有:盐雾试验,晶间腐蚀试验,二氧化硫腐蚀试验,硫化氢腐蚀试验,混合气体腐蚀试验,均匀腐蚀试验,高温高压腐蚀试验,模拟工况腐蚀试验,沸腾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SSC抗硫化物应力腐蚀试验,HIC抗氢致开裂试验,挂片腐蚀试验,点腐蚀试验,缝隙腐蚀试验等等。前后两道次变形温度相同的双道次压缩工艺如下:先将试样以10℃s-1的速率加热至1100℃,保温3min使其充分奥氏体化,然后以5℃s-1的速率冷却至变形温度(分别为900,950,1000℃),保温30s后进行第一道次压缩,变形量为30%,应变速率为1.0s-1;间隔一定时间(分别为1,5,10,50,100s)后进行第二道次压缩,变形量为30%,应变速率为1.0s-1.压缩试验结束后立即对试样进行淬火,以保留高温变形组织.用4%(体积分数)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在LeicaDMR型正置式广视野光学显微镜上观察显微组织.2试验结果与讨论2.1道次间隔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在900,1000℃以及不同道次间隔时间下变形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道次间隔时间为1,5s时,板条马氏体相对细小,而道次间隔时间为10,50,100s时,板条马氏体相对粗大.在相同的道次间隔时间下,1000℃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比900℃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粗大.这是由于在较高的变形温度下,晶粒的静态再结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基本完成,随着道次间隔时间的延长,晶粒再结晶后发生了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的板条马氏体也相对粗大.2.2道次间隔时间及变形温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变形温度为900℃,道次间隔时间由1s延长到100s时,第二道次变形时试验钢的流变应力逐渐降低.当道次间隔时间为1s和5s时,随着第二道次应变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真应力先增加到一个峰值后(与第一道次应力接近)再降低,此时的第二道次真应力G真应变曲线为动态再结晶型(即软化趋势大于硬化趋势)曲线,说明在第二道次的变形过程中伴随着动态再结晶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道次间隔时间比较短,静态再结晶来不及进行,晶粒内部还储存大量的形变能,在第二道次变形过程中,这些形变能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粒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当间隔时间在10s以上时,随着第二道次应变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真应力增加到一个峰值而后趋于平稳,第二道次真应力G真应变曲线均呈静态再结晶型(即硬化趋势大于软化趋势)且比1~5s的低,这是因为道次间隔时间比较长,晶粒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并完成静态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