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豌豆(如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等)作为绿肥草籽,其秋播时间需根据气候条件和种植目的合理安排。以下是具体建议:
1. 适宜播种时间
北方地区(黄淮及以北):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确保土壤温度在15~20℃(播种后40~50天越冬前需长至10~15cm高,增强抗寒性)。
过早易受高温干旱影响,过晚则幼苗弱易冻害。
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冬季温和地区可延至11月初,利用冬前积温促进扎根。
2. 关键考虑因素
气候匹配:
北方需在霜冻前30~40天完成播种,南方可灵活调整。
干旱地区播后需保墒,多雨区注意排水防烂种。
土壤要求:
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pH 6.0~7.5为宜。播前翻耕整地,清除杂草。
3. 播种技术要点
种子处理:硬实种子需温水浸泡24小时或机械擦伤种皮,提高发芽率。
播种量:单播3~4公斤/亩,混播(如与黑麦草)可减至1.5~2公斤/亩。
播种方式:条播(行距20~30cm)或撒播,覆土2~3cm,镇压保水。
4. 田间管理
越冬保护:北方可覆盖秸秆防冻,南方注意清沟防渍。
春季利用:盛花期翻压(约次年4~5月),此时生物量且氮含量高。
5. 区域示例
东北:8月中下旬(早霜前);
华北:9月上中旬;
四川盆地:10月中下旬;
华南:10~11月(作冬季绿肥)。
提示:具体时间需结合当地气象预报调整,初次种植建议小面积试验。野豌豆耐寒性强( 15℃短期可存活),但幼苗期需足够生长量以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