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丙烷SH/T 0553-93总硫检测
科学家发现化石星系中的一氧化碳气体《自然-通讯》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高煜与南京大学教授施勇团队合作在“化石”星系中发现了一氧化碳气体,这提供了表明化石星系中存在分子气体的直接证据。一氧化碳气体银河系中的恒星包括太阳是由分子气体云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塌缩形成。不同于电离气体以及原子气体,分子气体可以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20K),随着温度的降低气体逐渐收缩、内部压强小于气体本身的万有引力,终形成高密度的气体球——恒星。天文观测指出“化石”星系中当前也有新恒星正在形成。这些恒星是否也形成于分子气体,还是如某些理论模型认为的化石星系中的恒星其实形成于原子气体?这问题直接关系到早期宇宙恒星的形成,然而却是十几年来悬而未决的科学疑难。
寻找分子气体存在的证据需要探测一氧化碳气体。尽管分子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氢分子和氦原子,冷氢分子和氦原子没有电磁辐射可供天文观测,一氧化碳气体是继氢分子和氦原子之后丰度排名第三的分子气体,其分子谱射主要在毫米波段。过去十几年来国际上好几个团组已经使用不同望远镜(IRAM30米,PdBI,CARMA和ALMA)来搜寻化石星系中的一氧化碳发射但都没有成功。施勇团队与高煜等从2014年开始一氧化碳气体的搜寻工作,铝合金门窗于2015年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报》发表了搜寻工作,尽管灵敏度比之前提高好几倍,但也没成功。今年3月,研究团队申请获得位于西班牙的IRAM30米毫米波望远镜60个小时的观测时间,成功在一个化石星系中探测到一氧化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