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鉴定背景介绍
消费者李某向吴江某门业公司定制购买一批室内木门。验收3个月后,消费者发现次卫木门门框出现开裂、发黑、起泡现象,主卧及其他房间门框也存在类似问题。消费者多次联系销售方要求处理,销售方虽上门核查但未能解决争议。因双方对质量问题责任归属存在分歧,消费者遂向当地某院提起诉讼。
二、委托事项与机构受理
某院为明确涉案木门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及成因,委托独立质量鉴定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鉴定。其委托鉴定事项包括:对涉案次卫木门门框开裂、发霉、起泡等问题进行质量鉴定;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是否与产品质量或安装工艺相关。
苏州联正鉴定机构作为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质量鉴定机构,正式受理建材质量鉴定的委托。
三、鉴定流程和方法
鉴定组赴用户住宅,确认次卫门框下端面板破损、衬板潮湿发霉、面板起泡开裂;
发现门框贴近地面端面未做防潮处理,呈裸露状态。
取样检测:
提取次卫门扇、门框样品,双方签字确认。
含水率检测:门扇含水率10.9%,门框含水率12.1%/11.8%,均符合国标(GB/T 35379-2017)要求。
技术分析:
次卫环境潮湿(洗漱、沐浴、拖地),门框接地端未做防潮处理,导致吸水膨胀、衬板霉变;
内部衬板受潮膨胀致使面板接缝开裂、表面起泡。
四、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结论
综合现场勘验、样品检测及技术分析,苏州联正鉴定机构 给出鉴定结论:
涉案次卫木门门框下端出现开裂、发黑发霉和面板表面起泡现象,其主要原因为次卫内部地面潮湿,而涉案木门安装时未对门框贴近地面端进行防潮防腐处理使其吸水受潮导致。
涉案木门门框端部贴近地面处未进行任何防潮处理,不符合GB 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中第11.1.5条关于潮湿部位的固定橱柜、木门套应做防潮处理的要求,存在质量问题。
注:受篇幅限制,以上仅展示部分核心勘验图片及数据。如需帮助,请联系苏州联正鉴定机构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