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玻璃窑炉烟气特性与脱硝挑战
温度波动大:烟气温度范围180–300℃,传统高温SCR需额外加热,低温催化剂易失活
高硫高尘:燃料含硫量高(SO₂浓度可达2000mg/Nm³以上),粉尘含重金属(如As、Pb),易致催化剂中毒
低排放压力:需满足NOx≤50mg/Nm³的严苛标准,传统技术难以稳定达标
二、中低温SCR脱硝核心技术方案
1. 催化剂创新
耐高硫配方:采用疏水疏硫纳米涂层(如MnOₓ-CeO₂复合氧化物),抗SO₂中毒能力提升5倍,硫分≥2.5%时仍保持活性
宽温适应性:活性温度窗口拓宽至150–300℃,直接匹配烟气温度,无需加热装置
抗重金属粉尘:蜂窝状多孔结构增强抗冲刷性,耐受粉尘浓度>10000mg/Nm³
2. 系统设计与优化
反应器布置:
低尘方案:置于除尘脱硫后,减少催化剂磨损,延命至5–8年
模块化结构:适配老旧窑炉改造,减少土建工程量
喷氨控制:
基于AI模型动态调节氨氮摩尔比,氨逃逸率<3ppm(国标≤10ppm)
导流板+气流均布装置保障烟气均匀分布
积灰防治:
耙式蒸汽吹灰器+声波吹灰器组合清灰,避免物理损伤催化剂
3. 协同治理与节能
余热利用:配置GGH换热器回收脱硝后烟气余热,降低系统能耗30%以上
多污染物协同:前置脱硫除尘,后端SCR脱硝,实现一体化低排放
三、经济效益与环保成效
指标 传统SCR 中低温SCR 优化效果
催化剂寿命 1.5–2年 5–8年 更换频率降低60%,年运维成本降
能耗 需加热至300℃ 直接利用烟气温度 节省加热能耗30%以上
NOx排放浓度 80–120mg/Nm³ 稳定≤30mg/Nm³ 脱硝效率>95%,满足低排放
二次污染 氨逃逸>5ppm 氨逃逸<3ppm 避免硫酸氢铵腐蚀设备
四、实施流程与关键点
烟气参数诊断:实测温度、硫含量、粉尘负荷,定制催化剂配方
系统集成设计:
采用“2+1”催化剂层布局(两层主催化+一层备用),预留扩容空间
喷氨格栅分区控制,匹配烟气流量波动
智能运维:
在线监测NOx浓度与催化剂状态,预判失效周期
废旧催化剂厂家回收再生(再生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