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强度的指标有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以及高温短时强度。钢材在高温下受恒定应力作用时,应力与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在低于屈服强度的条件下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这就叫做蠕变。
蠕变的速率随温度的提高和应力的增大而增加。蠕变强度定义为材料在某一限定温度下,达到某临界蠕变速率(或某限定时间达到某临界应变量)的临界应力。例如在800℃承受25MPa应力,
在105h正好达到1%的延伸变形,则蠕变强度可表示 为61800℃/105= 25MPa。持久强度是指材料在某一限定温度下,正好在某限定时间达到断裂的临界应力。例如持久强度a600℃/105= 30MPa
,即表示该材料在600℃承受6为30MPa的应力,达到lOjh之际正好发生断裂。如果将试样置于高温环境下,与作室温下拉伸试验相同的方式测得的强度数值,即为高温短时强度。材料在高温时
降低抵抗塑性变形与断裂能力的主要原因:一是温度提高使原子间结合能力减弱,扩散增强,易发生恢 复和再结晶;从金属组织上看是发生第二相聚集长大,以及亚稳定组织向稳态变化;
这些均可使钢发生软化。二是温度的增高有利于产生晶界扩散变形或晶界滑动;当高于某一特定温度(等强温度)之后,晶间强度将显著减弱至低于晶内强度,从而降低整体塑性变形能力,
导致晶间断裂。从不锈钢的显微组织看,奥氏体基体比铁素体基体具有更高的热强性。这是由于奥氏体的面心立方点阵比较紧密,其中的扩散速度小,不易进行再结晶,同时也使第二相聚集
速度减慢,在高温下不易软化,具有良好的热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