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人类在劳动生产和对自然的斗争中孕育、产生出来的。早在数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要利用粗糙的石刀、石凿、石锥、木棍为武器,甚至徒手与猛兽搏斗,逐步形成了拳打脚踢、闪展腾挪和使用器械的技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铜、铁兵器的出现,部落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武术也日臻完善。早在周代,《周礼·月令篇》已有"遵命讲武,以弓或角力练习"的记载,《诗经·小雅》称"无拳则无勇",至春秋战国时期,武术成为知识分子必修的课程,孔子本人善长技击,其弟子如子路等也是技击高手。"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可见武术在当时已具有较高水平并在社会中相当普及。唐宋时期,武术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建于北齐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广泛吸收北方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民间武术的精华,经过僧众相互切磋和整理,成为一大流派,影响深远。
同样,武当山、峨眉山等道教、佛教名山也成为荟集民间武术的重要基地,中国武术呈现流派纷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