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獭兔养殖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饲养管理技术不断完善,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但是,近两年来一些小型獭兔养殖场反映饲养的獭兔向抗病力差、死亡率高、长的慢、个头小的趋势发展。经过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品种严重退化引起的,主要原因有:1、把引进的种兔与商品兔放在一起圈养,任其自由乱交滥配产仔,形成近亲交配群体,造成其后代出现抗病力差,生长缓慢,体形变小,畸形的情况。2、一些养殖户认为只要是獭兔就是优良品种,不注重选种工作,出售时挑个大的、长的快的、膘情好的卖掉,留着小的、瘦的、弱的继续养,造成品种逐渐退化。3、不注意种兔营养补充,配种次数过于频繁,造成母兔体弱多病,仔兔发育不良,抗病力差。针对上述情况,有关专家提出在实际养殖中,应重点抓好选种、选育工作,切不可用一般公兔或个体小的公兔去交配优秀的母兔。同时,严格控制初配年龄和体重,对于发育不成熟的獭兔坚决不能配种,以保证遗传性能的稳定性。